文/楊大偉
豬肉在亞洲人的飲食,有一個很獨特的位置。小菜例如麻婆豆腐、欖菜四季豆、螞蟻上樹,又或是明明寫上「魚」的魚香茄子,師傅下的都是豬肉碎。餃子、鍋貼、生煎包當然統統含豬肉,其他亞洲菜式例如泰式生菜包、韓式泡菜豆腐鍋等皆一概不能「走肉」,這還未計人見人愛的火腿和午餐肉,住家飯必有的蒸肉餅,和用來煲湯的瘦肉。
這裡想帶出的一個獨特結論,就是在亞洲,豬肉已到近乎空氣的地步,其無處不在已到大家覺得連提它存在的必要也沒有的地步。粥店的艇仔粥、狀元及第粥,無標明沒有就等於有豬肉。西洋菜餃聽起來很green,但明明是西洋菜豬肉餃,偏偏大家覺得豬肉兩個字可以省掉。
有趣的是,儘管豬肉如此無處不在,卻很少聽到人會高呼「我愛豬肉」。相反有人會標明自己是「牛魔王」,或一聽到某類海鮮便會兩眼發光(大閘蟹、龍蝦、生蠔等等)。當我們介紹Omnipork植物豬肉時,有人會疑惑地道:「為什麼是豬肉?豬肉肯定不是我的至愛。」
正當歐洲人以雞肉及牛肉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亞洲,豬肉反而是消耗得最多的肉類,佔全國肉類總消耗65%。2016年,日本的豬牛食用比例為2.2:1、韓國為2.4:1、新加坡為3.8:1、中國、香港及澳門為6.8:1,而越南則高達10.8:1。當不少先進的食品科技公司如火如荼地研發牛肉及雞肉替代品時,豬肉這種消耗量極高、佔全球肉類總產量近40%的肉類,卻一直被我們忽視。
豬肉的碳排放緊接在牛肉之後,加上被世衛列為一級致癌物的加工肉類,Green Monday認為,養豬業是養豬業是繼養牛業之後,下一個急需被顛覆的工業──我們極需要一種「新」豬肉。
這就是Green Monday研發「膳良豬 Omnipork」的初衷。
為了做出營養媲美豬肉、能夠由「生」變「熟」、在質感上有如手打豬肉般嫩滑多汁、切合亞洲飲食文化的「新」豬肉,Green Monday特地聘請來自北美的食品科技團隊研發,並向亞洲廚師取經,了解他們對豬肉的印象,以豌豆、非基改大豆、冬菇和米等植物,造出用途廣泛的Omnipork。
在台灣,台北君悅酒店的餐飲團隊利用Omnipork新豬肉創作多款色香味俱全的菜色,並且為宴會菜單增添不少素菜食菜色,君悅酒店雲錦中餐廳主廚謝承志師傅現場示範使用Omnipork新豬肉烹調出砂鍋白菜素獅子頭,一口咬下肉丸鮮嫩多汁,配上大白菜所煨成的鮮甜湯頭,多重口感在嘴裡交織出美味新層次!還有更多Omnipork美食會一一推出,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