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小小酒專欄 / 自然好不好?(上篇):歐盟有機與自然酒標章

近年在台灣餐飲與葡萄酒風氣都吹著徐徐的「自然風」,人們聽到自然酒三個字反應大致上有兩種,喜歡或不喜歡的兩極,首先讓我們先釐清所謂自然酒的定義是什麼,再者是自然酒之所以讓某些人想避開的背後真正原因。

有機風氣在全球行之有年,法國今日在食品與日用品方面的市場,已經可說剛剛成熟穩定並仍穩健成長,而葡萄酒市場的有機、自然概念雖走在許多國家前端,和其他產業相比也算甫崛起,除卻很久之前就一直默默地奉行對生態與健康友善的作法而不宣揚的酒莊(當中有些是名氣非常大,有機與否對其擁護者並無影響),近年來新成立的酒莊幾乎無不以有機農法為根本,使用傳統農法(化學產品使用規範最寬鬆)的酒莊,也紛紛致力於轉型成有機葡萄園,當中還有運用自然動力法種植與釀造的酒莊。許多消費者不清楚「有機酒」、「自然動力酒」、「自然酒」之間的差別,不明白其箇中意義,其實這些三個名詞不只是標籤口號,而是標章,在法律上是有所定義與規範的。

明白這點的人當中也難免有誤以為自然酒一定是比前兩者標準更高、更天然的產物,此說法邏輯上是可被理解的推論,實則不盡然,自然酒直到今年三月底才正式被法國官方賦予法律規範,並得到國家原產地與品質認證局INAO(Institut National de l’Origine et de la qualité)認可成立自然酒認證,在此之前的自然酒莊頂多只能印上有機標章,無法透過酒標表明是自然農法的酒。

過去葡萄酒好不好喝,除了和接觸酒的經驗背景、品牌大小及預算有比較密切的關聯,鮮少令人聯想到健康、自然、生態永續等議題,人家說酒精傷肝,但既然要喝了還管那麼多?不遠的某段時間起,有人提倡葡萄酒中的某些成分(如:酚類物質)對健康有益,或許讓許多人喝得心安了點,也讓許多原本不敢碰酒的人嘗試從葡萄酒開始品味微醺生活,重度愛酒人士應該是無論有無此一說都非常堅定的愛其所愛。

當葡萄酒、有機、自然這三個名詞越來越常被聊在一起,有新推廣此概念的專業人士如侍酒師、酒商、餐廳,也有了機會讓消費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看葡萄酒,了解不同認證的酒之定義與差別,依循專業與對客人喜好的了解做出合適的推薦,或找到與自身理念與口味相近的顧客,新一代消費者喜歡聽故事、重視符合個人品味的消費,人以「味」聚。

以下整理出三種標章—有機酒、有機動力酒、自然酒的定義與規範讓讀者們參考:

有機葡萄酒 Vin Biologique

早期法國只對有機農耕的葡萄本身認證,並未規範有機葡萄的釀造手法與使用的產品,2010年起才對「有機酒」有了完整的規範,符合標準的酒款可以在瓶身上看到此標章,酒莊可自行選擇要不要標示,早期部分有機酒在法國也讓消費者望之卻步,今日有機酒的質感與形象大幅提升,大部分得到有機認證的酒莊都會在酒標上秀出此標章。有機酒所用的葡萄耕植過程不能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產品、農藥,只能使用規範名單上提及的產品(有可能隨時間修改、更動),建議但不強制在釀造過程減輕外在干預來減低發酵過程有可能產生的風險,可以加酸、降酸、以溫度控制發酵(例如對葡萄加熱促進發酵啟動)、添加丹寧、木塊、硫化物與商業酵母等,每公升酒中硫化物總含量,紅酒應低於100微克,白酒低於150微克。

法國有機標章(左)、歐盟繁星綠葉有機標章(右)。資料來源 agriculture.gouv.fr

自然動力葡萄酒 Vin Biodynamique

以有機酒的規範為基礎,比有機酒定義更嚴格。為使葡萄園的土地有生命力,在周遭種植其他植物,土壤中有各種微生物共生形成的生態系統,讓葡萄藤生長在其中能與其他生物的能量交換、共生。就地取材使用花、果、草、木、動物排泄物等調配肥料料與天然藥方,強化葡萄藤自身的免疫與自癒力,類似人生病時用自然療法恢復健康而不依賴化學藥物的概念。另外,農耕時以月亮運行的曆法作為依據,決定每一天、哪個時段該如何做、做什麼,才能使植物、土壤與月亮的能量和諧的結合進而將這股能量傳達到未來所釀的酒中,此精神可說是現代人將古代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Rodolf Steiner)所創立、相信「萬物皆有靈」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應用在農業上。自然動力酒允許澄清、過濾、氣泡酒可以加糖(chaptalisation),每公升酒中硫化物總含量,紅酒不得超過70微克,白酒90微克。

法國自然動力酒協會標章。資料來源 twitter.com/biodyvin
Demeter美國版標章。資料來源 demeter-usa.org
Demeter歐洲版標章。資料來源 ecocert.com

自然葡萄酒 Vin Méthode Nature

將自然的精神發揮到極致,只能使用有機葡萄或轉型期第二年長出來的葡萄,必須手工採摘,完全不允許任何添加物、禁止改變葡萄成分,唯並未禁止裝瓶前添加微量二氧化硫預防酒變質,但含量不得超過每公升30微克,紅白酒通用此標準,有添硫的自然酒也應其標章上註明(如圖示),對應了此標章尚未問世前,自然酒已由法國自然酒協會(Association des vins naturels)界定,頒給「含30mg/L以下微量二氧化硫」AVN標章,「完全無添硫」的則是S.A.I.N.S,但後兩者連法國人都鮮少看過,一方面因為自然酒風氣尚未盛行,當時的自然酒莊也無心追求「標籤化」,不像今日自然酒因興盛而得到正名。

含30毫克以下的自然酒標章(左),完全無加硫自然酒標章(右)
來源 avity-avocats.fr
法國舊制認證之五種型態葡萄酒,二氧化硫含量順序由高至低(左至右)。
資料來源 https://www.carnetdevins.fr/

有機酒、自然動力酒、自然酒,哪種好?

酒的風味是產地風土、葡萄品種特性與釀酒人的釀酒哲學與技術三大因素造就,難以單由任一因素決定其品質。品飲者的味嗅覺敏感度、口味偏好、品飲環境與習慣也會影響對一款酒的看法。如果硬要說誰比較好,或許就看各位比較認同哪個標章的精神,但仍然建議以累積品飲經驗值為方向比較實在。

最後分享一則相關時事。農糧署規定進口有機產品時必須附上原產地頒發之有機認證書,經查證通過後才可以保留原包裝上的有機標章。今年5月30日起,得以申請台灣有機查核的同等性國家僅剩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美國、日本等五國,往好處想是,進口歐盟有機品時少了一道手續,但同時意味著進口商得把原包裝上的有機圖示想辦法蓋掉,秀出原產地有機標章有觸法風險,因此今年六月後進到台灣的有機酒與自然動力酒,消費者將看不到原標上的標章,至於甫被定義完成,新上路的自然酒標章,或許能逃過一劫?

Camille TANG
Camille TANG

小小酒Le P'tit Cru創辦人。英法文學系出身,半路出家主攻副修的法文而到法國留學,回台灣後為了和法國再續前緣而一頭栽進葡萄酒,二度留法而成為了品酒師與小農葡萄酒進口商,愛喝也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