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Liz 專欄/台北一夕爆紅的社交場景-Staff Only Club

文、圖/Liz Kao 高琹雯

大約從五月開始,陸續有人收到一個神祕的披薩盒,裡頭裝的不是熱騰騰的薄餅,而是一本小冊子。依據手冊說明,收件人已經成為一間時髦俱樂部的「員工」,必須使用最末頁黏著的卡片「打卡報到」。上班地點在哪裡?嘿嘿,有專車接送,員工只要到捷運站某出口等待,福利頗優。

當然一切很快就真相大白。這是會員制俱樂部「Staff Only Club」的開幕邀請,本來啟人疑竇的包裹,不出幾天就變成驗證你在台灣創意社交圈的身分象徵,雖然不是業主的本意,宣傳效果總是確確實實蔓延開來了。

我終於有時間去一探究竟。我用會員卡上的 QR Code 預約好時段,通知幾位好友在捷運站外集合,黑色廂型車整點現身,準確停在人行道上牢牢裝置的「Staff Only Club Meeting Point」告示前。有沒有這麼囂張!

我們在市中心無人知曉的隱晦地帶下車,用會員卡感應門口的招牌,芝麻開門,比召喚精靈便捷。拾階而上,步入廳堂,我們走進了最棒的閣樓派對!人字屋頂撐出寬闊空間,通透玻璃引入靛藍夜色,高架橋矗立在旁,好友說「看著就像布魯克林大橋」。眼底映著金燦燈火,室內卻不明亮,暗色對比醒目而優雅,明明是歡快的氣氛,卻只感覺低調,熱鬧隱隱鼓動。看與被看都無所謂,好像來到這裡,自然而然就融到環境裡了。

漂亮的設計細節,多得我不知該怎麼敘述才好。每一樣選品,每一處配色,沙發的坐感,桌子的高度,座位區域的劃分,都是一流的。這樣的品味,是一種天賦。

調酒易飲,我點了一杯 Aperitif California,葡萄柚的風味清涼寫意。主理酒吧的是 Connor,跟在 Angus、阿凱、小 T 等知名調酒師身邊過,現在開始獨挑大樑。

食物讓我驚豔,超乎我意料的認真 bar food!原來主廚 Theo 曾是 MUME 一員,也曾在倫敦修業,Staff Only 的設定剛好是他最熟練的 bistronomy 菜色。為了下酒、刺激感官,幾道菜都以酸辣的重口味為主軸,口味雖然重,手筆卻細緻有層次,諸如番茄凍與紫蘇梅生蠔、墨式醃干貝、薯片配鮭魚與時蘿沾醬都相當好,而我特別喜歡生牛肉塔塔,裡頭用上了中式酸豇豆,牛油美乃滋混了是拉差辣醬,將脆脆的春捲皮敲碎和進去吃,發想好,滋味也出色。

吃飽喝足之際,我還是抓住老闆聊了一下。老闆非常低調,也不希望被引述,但他願意讓我表達這點。他說,他想開一間「店在人前面」的店,他覺得現在開店都要找一個明星,主廚、調酒師或老闆自己,他卻不想這樣,他想要強調的重點,是店本身。「我想要開一間很強的店,不論換誰來做,都還是一樣。」我覺得這樣的想法非常棒。

他問我「台灣餐飲界現在最需要什麼?」我給了一個比較上位、抽象的答案。我還是覺得台灣必須弄清楚「台灣是什麼」,這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因為我們歷史很短,因為我們就是很混雜。昨晚,一位朋友說「這裡好不像台北」,另一位朋友把外頭的高架橋比擬為布魯克林大橋。這間俱樂部,出現在紐約不足為奇,出現在台北卻很有意思。為什麼?

先不要論有沒有台灣特色,這裡是不是能與紐約、倫敦的俱樂部齊名?如果說,具備悠長歷史或深厚文化底蘊或聚集金脈的地方,像是富有的老家族,台灣的餐飲人,能不能憑藉著沒有好家世撐腰的 street smart,拼出個富一代?

老闆心裡所想的,可能是這麼大的事情。

想要成為 Staff Only Club 會員的朋友們,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Liz Kao 高琹雯
Liz Kao 高琹雯

擁有法律人的完整履歷,卻不想當法律人的貪吃鬼;一度以為自己會在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終老,卻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於「吃」-尋吃、品吃、寫吃,熱衷於一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