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法式甜點經典重生、歷久彌新的秘訣|《法式甜點學》

法式甜點經典重生、歷久彌新的秘訣──重新詮釋

綜觀當代的法式甜點,從組成元素、製作方法到外觀,幾乎沒有 100% 新創的作品。與料理的世界一樣,大部分的創作都是在既有元素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然而,在看似什麼題材都已經有人做過的情況下,新作品的誕生仍然源源不絕,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必須要歸功於法國甜點主廚們將「經典」(classique)「重新詮釋」(revisiter)的深厚功底。

解構重組發揮原創性

許多我們今日熟知的法式甜點,如「巴黎—布列斯特泡芙」(Paris-Brest)、「聖多諾黑」、「蒙布朗」、「歌劇院蛋糕」、「反轉蘋果塔」、「檸檬塔」等在 19、20 世紀被創造出來,之後因為大受歡迎,被廣泛傳播與重製,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甚至是法國風情的代表。不只在巴黎或是整個法國,在全世界打著「法式甜點」和「法式料理」名號的店家與餐廳,都有很大機會將它們放在櫥窗或菜單中。然而,被廣泛傳播與重製,並不意味著被廣泛抄襲,畢竟做得跟大家一模一樣就太無趣了。驕傲的法國主廚與職人們,就是有辦法在人人會做的甜點中,加入自己的巧思與創意,創造出充滿個人特色的版本。

在第二章〈解構法式甜點:類型與組成元素〉一節中,我們曾經簡要地拆解了法式甜點的結構,大多是「麵糰+奶餡+淋面+裝飾」。將經典甜點的組成元素解構,再用改變質地、組成方式、外觀、口味等重新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作品,便稱為「重新詮釋」(revisite)。以檸檬塔為例,雖然是英美血統,但後來受到法國人熱愛,如今已是經典到不能再更經典的法式甜點,不論是一般家庭,還是高級餐廳,都會見到它的蹤影,也是法國幾乎所有甜點店都會有的基本品項。前文提過,檸檬塔的組成元素只有塔皮、檸檬奶餡,有時加上蛋白霜;或許很多人難以想像,最多三個元素,外型又如此樸實,到底還能怎麼變化?難道是改變或微調口味嗎?不過,如果只是這種程度未免有點初階,法國主廚們確實有辦法端出超乎你預期的作品。

人人會做的經典也能擁有個人風格

以下舉數個檸檬塔為例,以它們不同維度的變化來解釋「重新詮釋」的應用與其程度上的差異:

1. 質地與組成元素:

檸檬塔的塔皮、檸檬奶餡與蛋白霜三個元素中,最容易以改變質地造成整體印象變化的就是蛋白霜。打得足夠挺立,就能用擠花嘴擠出不同的花樣裝飾,烤乾之後更能增加口感對比,品嘗時會帶來額外的樂趣。

傳統的檸檬塔是以柔軟濕潤的蛋白霜在塔上擠花裝飾,隨後用瓦斯噴槍或是放回烤箱中上色。而甜點店 Gilles Marchal 的檸檬塔卻是將蛋白霜擠成長條形之後烤乾,再放在塔面上做裝飾。在蛋白霜的質地、表現方式,以及「烘烤」的概念上都有所轉換,相當有趣。

同樣是在蛋白霜上做變化,Arnaud Larher 主廚則用檸檬糖漿偷天換日取代蛋白霜。乍看之下與一般蛋白霜毫無二致,但其實是將檸檬糖漿加了吉利丁,冷藏結凍之後再經由桌上型攪拌器快速攪打,最後成為柔軟蓬鬆的白色慕斯。放入塔圈,冷凍成形後再取出放在塔面上裝飾。創新的技術與手法,不僅消除蛋白霜可能有的腥味,能隨心所欲塑形,也解決了新鮮度與保存條件的問題。

在巴黎所有檸檬塔中,最有趣的大概就是 Pâtisserie TOMO 的銅鑼燒版本。這家由日本主廚村田崇 (Takanori Murata)與法國主廚 Romain Gaia 一同創立的銅鑼燒專賣店以傳統的日式甜點勇闖世界甜點之都,但並未僅僅滿足於調整口味以適合法國人,而是進一步思考銅鑼燒與法式甜點的組成方式,將「經典法式甜點以銅鑼燒方式重新詮釋」。銅鑼燒餅皮在他們的各種創意中取代了法式甜點中不同的麵糰元素,法式甜點豐富的奶餡內涵、作品結構與外觀呈現,更進一步擴大了銅鑼燒的表現空間。Pâtisserie TOMO 對「檸檬塔」的詮釋不忘日本精神,在檸檬奶餡中加入柚子,慷慨的奶餡半球安置在銅鑼燒餅皮底座上,頂端再放上一片迷你銅鑼燒,上面壓上 TOMO 的漢字「朋」,100% 法式的表現手法中散發著纖細的日式神髓。

巴黎甜點店 Karamel Paris 的主廚 Nicolas Haelewyn 則在調整口味之餘,也重新審視檸檬塔的結構:在檸檬奶餡與蛋白霜之間藏了一個以檸檬汁浸漬的瑪德蓮,讓奶餡與蛋白霜的柔軟滑膩有了比較的依據;另外在塔皮與檸檬奶餡之間鋪了一層榛果焦糖醬,塔皮也加入帶皮榛果泥,以其厚實的大地芬芳平衡檸檬明亮的酸度。

2. 外型與表現方式:

前面 Karamel Paris 的檸檬塔外型較傳統更為迷你且高聳,提高了奶餡與塔皮在口中的比例,能讓喜愛檸檬奶餡的消費者在品嘗時更為滿足。頂端的蛋白霜擠花像是為檸檬塔戴了一頂白色的帽子,非常俏皮。說到擠花,一般的檸檬塔通常會在蛋白霜的擠花方式上做變化,但是 MORI YOSHIDA 的檸檬塔則是在檸檬奶餡上就很大膽地改變傳統,他們不將頂端抹平,而是做出凹凸不平的顆粒狀,後來的變化版加了蛋白霜,也呼應這樣的表現手法,像一球漂浮在空中的柔軟雲朵。

巴黎最古老的甜點店 Stohrer,在主廚 Jeffrey Cagnes 掌舵之後為傳統帶入了新意。現在的檸檬塔剔除了蛋白霜,改成使用「柚子打發甘納許」(ganache montée au yuzu)裝飾,外層並噴了米白色絨面。最後再點上「青檸果凍」(confit citron vert)與青檸檬皮,外型清新可愛。

另一方面,也有主廚雖然仍舊沿用塔皮、檸檬奶餡、蛋白霜三元素,卻在外型上完全顛覆「塔」的形象。例如知名度和 Cédric Grolet 主廚不相上下的 Amaury Guichon 主廚,便曾數度重新詮釋檸檬塔,不管是做成土星環狀的「土星」(Saturn)2018 年版本,還是如羽扇開展般的「檸檬派」(Lemon Pie)2017 年版本,都是高端技藝與創意的展現。

跳脫制式思考、顛覆傳統形象

以上只是以最基礎的檸檬塔作為範例介紹,還有更多經典法式甜點,經由法國主廚們的創意重新汲取養分,獲得嶄新的形象。例如在法國幾乎每一家甜點店都有自己代表作的聖多諾黑,一般的作法是千層派皮(pâte feuilletée)+泡芙麵糊(pâte à choux)+奶餡(crème)+淋面(glaçage)+裝飾(décors)。這個原本是大蛋糕形式,適合多人分享的甜點,現在一般店家也都會推出一人份的版本,更適合平日或個人單獨享用。

通常我們見到的聖多諾黑,多半會在泡芙的翻糖糖霜色彩(搭配內餡口味)、泡芙排列方式、整體形狀(如方形、長方形、圓型等)、擠花裝飾方式等做變化,但是幾年前巴黎東方文華酒店的前甜點主廚 David Landriot 曾經做過一次精彩絕倫的重新詮釋,他將整個泡芙甜點改頭換面,偽裝為「塔」的表現方式,以泡芙麵糰做成底座,中間填甜點奶餡,上方沾上焦糖,接著將香緹鮮奶油改為慕斯,最後將小泡芙點綴其上,畫龍點睛地揭露謎底。這個聖多諾黑雖然外觀和傳統完全不同,但是經典的組成元素(泡芙、甜點奶餡、鮮奶油、焦糖)卻一個不少,是極高段位的「重新詮釋」。

同樣精采的還有 Maxime Frédéric 主廚的「蛋白霜之花」,他以「法式冰淇淋蛋糕」(vacherin)為原型,將原本以蛋白霜製成的盒子承裝冰淇淋或雪酪,再覆以糖漬水果與香緹鮮奶油的作法翻轉,改成在沙布列酥餅上放上雪酪,再加上糖漬與新鮮水果,最後將用蛋白霜製成的細緻花瓣一片一片擺上,完成一朵在盤中綻放的嬌豔花朵。這道甜點有覆盆子與葡萄柚兩個版本,前者以茴香提味、後者以尼泊爾葡萄柚花椒莓(poivre de Timut)增添熱度與香氣,都是極度細膩精準、但又滿載溫柔情致之作。

重新詮釋是法國主廚們嫻熟於心的手法,它仰賴對經典深刻的了解,與能完整呈現個人思考的能力。如果運用得好,不僅能為法式傳統注入活力,也為經典的不斷進化提供了能量。甜點主廚們藉著重新審視經典發揮創造力,同時形塑個人風格,正是法式甜點能夠歷久彌新、永不過時的祕訣。


法式甜點學》(圖片來源:日出出版)
Taster 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即時頭條、流行趨勢、娛樂情報、消費指南、專家觀點;Taster 是你最關心的美食資訊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