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飲琴酒 琴酒怎麼喝?
琴酒透過蒸餾將原料風味封存調和於酒液之中,不同原料的香氣分子揮發的順序殊異,也讓琴酒氣味如同香水般擁有前調 (Top Notes)、中調 (Heart Notes)、後調 (Base Notes);前調大多是清新柑橘氣味,中調有著花果香氣,後調則是辛香料、植物根部、木質感或麝香。每款琴酒因為添加原枓、使用基酒、酒精濃度各自不同,品飲變化度也相當多樣,這正是琴酒迷人之處。
嗅聞氣味、品嘗口感、感受餘韻、加水二次品飲,接著決定自己偏好的飲用方式;過程與品嘗威士忌方式並無二致,最大不同便是琴酒除了純飲外,很多人選擇添加其他素材做成調酒來享受它。
香氣 Nose
一開始聞到的味道是什麼?主要風味有哪些?酒精感比較重還是其他原料香氣明顯?是喜歡還是討厭的味道?能描述出類似什麼的氣味?
口感 Palate
琴酒碰到舌尖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入喉的味道依序有哪些?停留在嘴巴中是什麼風味?
尾韻 Finish
餘韻持續多久?是灼熱感多還是覺得回甘柔順?有什麼氣味殘留喉間?
二次品飲
加一點水稍加稀釋,除了降低酒精刺激感,彰顯其他氣味,並且使嗅覺與味覺不易因酒精麻痺外,酒液裡親水性或疏水氣味分子揮發程度也會改變,影響香氣表現。因此,二次品飲時能夠感受前後風味如何變化,什麼氣味變得明顯?什麼味道變得薄弱?
試著將琴酒含在口中數秒 (至少五秒) 再吞嚥,有助於品味到更多香氣。
查看該款琴酒添加原料,是否對應到自己品飲到的感受?有些原料選擇是為了提供滑順口感,有些為了襯托出其他風味,每種素材的使用都不一定只能反映於具體明確香氣。在瞭解琴酒風味後,確認自己是否喜歡或者有興趣,再決定要怎麼飲用,可以搭配哪些杯飾。
琴酒整體風味特色取決於蒸餾師想帶給消費者如何的感受,但畢竟不像威士忌或葡萄酒經過時間洗鍊 (部分熟成琴酒除外),倘若能稍加瞭解瓶中的故事背景,亦是替琴酒添味的方式。有時候可以更率性,不需要喝得像鑑賞家每一滴鉅細靡遺,這款琴酒喜歡喝,那麼喝就對了。
如何表現琴酒特色?
最常檢視以及表現琴酒特色的當然非琴湯尼莫屬;將琴酒加上一定比例通寧水稍加攪拌,調製方式相對簡易。琴湯尼的比例,琴酒與通寧水從 1:1 到 1:4 都有人偏好,但大多數的人會選擇琴酒和通寧水為 1:3。隨著琴湯尼在餐飲市場大受歡迎,通寧水品牌與風味也愈來愈多,甚至還有通寧濃縮糖漿 (Tonic Syrup) 能搭配使用。如果一杯琴湯尼有 75% 是通寧水,決定這杯酒好壞的關鍵就不單取決於琴酒本身,挑到適合的通寧水也相當重要。通寧水中的奎寧味道強弱、甜度高低、酸度差異、有沒有添加其他風味……都是琴酒選擇該搭配哪款通寧水的考量要素,有的組合能大幅提升層次表現,有的組合平庸無奇,有的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裝盛琴湯尼的杯具選擇大致有三類:短杯 (Rock、Tumbler)、長杯 (Highball、Collins)、氣球杯 (Copa、Balloon)。最多人偏好使用氣球杯調製琴湯尼,不僅可以加進更多冰塊感受暢快清爽,也能放入更多水果、花草、香料杯飾提升視覺享受,但被忽略過量杯飾會影響琴酒原來風味;口感、香氣過於輕柔的琴酒較不適合使用氣球杯,會有氣味散失太快的狀況。長杯比氣球杯容易拿取,也方便拿捏琴酒與通寧水添加比例;以短杯調製的琴湯尼在氣泡感和香氣嗅聞上都遠不如前兩者,但是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方便取得,因此仍舊有不少人使用。
一度被評選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經典調酒第二名的「內格羅尼 (Negroni)」初始是以等量琴酒、金巴利苦酒 (Campari)、甜苦艾酒 (Sweet Vermouth) 加入冰塊攪拌;甘甜與苦澀之間的平衡讓人再三回味。2013 年起,美國《飲 (Imbibe)》酒類調飲專業雜誌與金巴利集團合作,於每年 6 月發起「國際內格羅尼週 (Negroni Week)」並藉此為各公益平台籌募資金,同時也讓這款調酒變得眾所皆知。
各具香氣風味的琴酒接連問世,以琴酒為主軸的內格羅尼,搭配甜苦艾酒與金巴利酒的比例也需要跟著調整,才能表現琴酒特色,三者等比例組合適合杜松子感強勁的傳統琴酒,柑橘調性與花果香琴酒適合提高琴酒兩倍左右比例,提高琴酒並降低金巴利酒比例則適合草本與辛香料琴酒。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和層次變化,最後仍取決於每款琴酒本身與飲用者偏好。
馬丁尼 (Martini) 能表現琴酒特色的方式相對直接,與不甜苦艾酒 (DryVermouth) 的組合十分有趣;大部分人選擇琴酒和不甜苦艾酒的比例為 4:1 或者 5:1,在不甜苦艾酒淡雅草本與微量酸度的襯托下,琴酒原先的風味軸會被拉得更為寬廣。
琴調:琴酒的選擇指標
根據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 (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s Research,IWSR ) 於 2018 年針對歐洲市場的統計,售價在 10 歐元 (約 350 元新臺幣) 以下的低價琴酒 (Value Gin) 銷售數量占了總銷量 19%,10 到 20 歐元 (約 350~700 元新臺幣) 的普飲款琴酒 (Standard Gin) 占 56%,20 到 30 歐元 (約 700~1050 元新臺幣) 的高級琴酒 (Premium Gin) 占 20%,30 歐元 (約 1050 元新臺幣) 以上的頂級琴酒 (Super Premium Gin) 占 5%,而高價琴酒銷售量正持續逐步攀升。
錢要花在刀口上,既然花錢消費,除了經由調酒師或朋友推薦,該如何挑選自己有興趣的琴酒?2018 年,英國琴酒協會 (The Gin Guild) 與部分會員酒廠合作,制定出「琴調 (Gin Note)」,以供琴酒品牌簡易表達自家產品風味調性,方便描述出一款琴酒特色。歸類出六大分類風味:
每一風味強度從 1 到 10,每款琴酒的風味強度加總上限為 3,並加上簡短描述。
自 2013 年開始主辦「杜松狂歡節 (Junipalooza)」的英國琴酒基金會 (Gin Foundry) 也整理出詳細的風味輪,十項主分類:草本(Herbal)、甘甜 (Sweet)、堅果 (Nutty)、根部 (Rooty)、香料 (Spiced)、柑橘 (Citrusy)、果香 (Fruity)、莓果 (Berries)、花香 (Floral)、青草 (Grassy),以及四十一種次分類對應到各種原料,提供琴酒愛好者辨識掌握風味調性。
消費者也能從琴酒瓶標上取得部分資訊,除了法規明定需要標註的酒精濃度及產地,有些琴酒會列出使用原料、風味介紹、品牌簡述等。不管怎麼挑選參考,最後仍舊要靠實際品飲決定自己喜不喜歡這款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