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珍稀水果全球聯盟|《水果獵人》

一瓣瓣橘子都不見了,我無法告訴你他們為何如此神奇……

不過,總會有人明白我的意思。

——費雪(註1),《食藝》

邁阿密,一間小辦公室裡堆滿了書,書頁上錯綜複雜的圖案都是關於果實生長的。費爾柴爾德熱帶植物園的高級館長理查德 ‧ 坎貝爾(Richard J. Campbell)專攻熱帶水果,現在,正用祕魯人的方法把嘉寶果(chupa-chupa)切開。他用小刀在軟軟的橢圓形果皮上垂直切出五道等距的刀口,再從頂端乳狀凸起處往下剝。一瓣又一瓣,天鵝絨般的棕綠色果皮像朵花一樣綻開,露出了裡面令人震驚的亮黃色果肉。顏色對比太強烈了,這華麗耀眼的色彩頓時觸動了我腦內的快感神經。

坎貝爾切下五片色彩熾烈的果肉,每一瓣都含有一顆大大的籽。坎貝爾四十歲不到,留著平頭,身材健碩,一眼便知天天都鍛煉。週末,他帶孩子們去獵鯊魚,還把地球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地跑了一遍,四處尋覓美味奇果,並希望能向大眾推廣。「有了這些最最熱帶的佳品」,他遞給我一瓣高濃度橙色的果肉說,「我相信我們可以改變世界」。

在坎貝爾的示範下,我才知道該如何把果皮內側的果肉吮乾淨。畢竟,它就叫 chupa-chupa,西班牙語的意思是「吸啊!吸。」我把它放進嘴裡,吸起來,一股甜蜜的汁液躥出來,味道麼,有點像芒果、桃子、哈密瓜(cantaloupe)和野草莓的綜合體。太美妙啦!

坎貝爾知道這果子能讓人神魂顛倒。他也知道,廣大消費者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它。「你把它擱在雜貨店,誰知道該怎麼辦?誰能像我剛才示範的一樣,教你怎麼吃?」他反問。他的夢想,就是先在植物園裡讓人大開眼界,再引發商業熱點。他正致力於向栽種部門推介十來種特別珍奇的熱帶水果,嘉寶果就是其中之一。為此,他沿著亞馬遜河一路探訪,從祕魯到哥倫比亞,再進入巴西,就為了找到全世界最完美的嘉寶果。他說,我們在吃的這個果就是他能找到的最棒的品種,最初是他和好友亦是導師的威廉 ‧ 惠特曼於 1963 年在祕魯東北部的伊基托斯市集上找到這個果種的,從此之後,惠特曼就在自家後院培育嘉寶果。

惠特曼,正是我來邁阿密的初衷。上百種珍奇水果進入佛羅里達都要歸功於他。本周,威廉 ‧ 惠特曼熱帶水果園將正式開幕,三十八英尺高的透明暖房裡種滿了熱帶水果,不僅有大名鼎鼎的榴槤、山竹、杜古果、帕章芒果(bembangan)、達拉菠蘿蜜(tarap),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果子。坎貝爾和惠特曼花了數年時間一起旅行,往這座溫室裡不斷填充珍寶。惠特曼為費爾柴爾德植物園捐獻了 500 萬美元,才令這個美夢成真。坎貝爾負責監督捐款,並宣稱,研究這座果園能博聞廣識,也將讓美國的異域水果走上新的台階,進入商業化產銷階段。

暖房揭幕,全美境內最有堅持到底、不屈不撓精神的水果愛好者們,即將濟濟一堂。我聽說這一盛事後立刻給柯特 ‧ 奧森福特打了電話,我倆就訂機票飛到邁阿密了。我們希望能拍一部關於威廉 ‧「香蕉王」‧ 萊薩德(William “The Banana King” Lessard)的小電影,他因種植最稀有的香蕉而名震江湖;還有莫里斯 ‧ 孔(Maurice Kong),他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納姆納姆果(nam-nam)、有條紋圖案的馬來蓮霧(Malay apple,馬六甲蒲挑)、巨型人心果、猩紅色的木鱉果(gac fruit)、紫瓤芭樂(guava,紅心芭樂)、牙買加臭腳趾(Jamaican stinking toes),並寫下卷帙浩繁的書面材料。我還打算拜見一下水果專家布魯斯 ‧ 利文斯頓(Bruce Livingstone),他開創了 www.tropfruit.com 網站,現在他已經不叫布魯斯了,新名字取自他最心儀的水果:山陀(Santol,又名「大王果」)。身為泰國香蕉俱樂部的成員,他屢次深入叢林,尋找瀕臨滅絕的香蕉品種,找到了就帶回家悉心保存。山陀兄在泰國北部發現的撒塔香蕉(Sarttra banana)令他在水果王國裡威名遠揚。

圖片來源:Envato

美國本土最虔誠的水果獵人大本營就在佛羅里達南部,因為那兒的氣候條件適宜大多數從國外帶來的亞熱帶水果生長。這些嗜果上癮的獵人們聚在這裡,計畫起程遠渡去找新果子,再帶回來種。

大本營設立前,佛羅里達的水果屈指可數,只有可可椰子(coco plum)和海葡萄(seagrape)。但經過數十年的開拓,後院裡已遍布神祕果、菠蘿蜜和雞蛋果,當地人還用雞蛋果做奶昔,名為「雞蛋果蛋奶酒」。坎貝爾說:「熱帶水果美妙絕倫的一點是:它能把許多奇人怪客聚攏起來。我們的朋友遍布全球,聯繫緊密,還一起旅行,瘋狂的事兒一樁接一樁。」

當我和奧森福特在巴爾哈伯複式(樓中樓)豪華家宅裡見到威廉 ‧ 惠特曼時,他已不再是囂張跋扈的年輕人了,不再能劈風斬浪地殺進「衝浪名人堂」,也不能再向巴哈馬人展示長矛獵獸法了。這位九十歲的老人頭戴水手帽,坐在機動踏板車裡,神采奕奕地帶我們在花園裡逛了一圈,時不時在果樹前停下來,追憶他在何時何地與這種水果相逢。

他會充滿愛意地輕拍麵包果樹的樹幹。他對水果的癡情能回溯到 1949 年第一次在大溪地吃到麵包果的那一天。他記得很清楚,那是清晨,他剛和一個美麗的波利尼西亞姑娘共度良宵,睜開眼,竟發現茅草屋裡站滿了村民,全都靜靜地盯著他看。回美國後,他在自家院子裡種活了麵包果樹,便成為「珍稀水果全球聯盟」的創始人之一,這個邁阿密組織旨在研究不同尋常的水果。「起初,我只是有興趣展示些人們聞所未聞,也沒見識過的新奇水果,再開發他們的潛力。」說著,他從輪椅裡伸出手臂,摘下一顆亮黃色、雞蛋大小的檸檬山竹(charichuela):「第一次看到它,我心想:『老天啊,又來了一顆長相離奇的果子』。」他把它遞給我,告訴我,咬開它。味道太讚了,像是加了檸檬水的棉花糖。「然後我把它吃了,只會呆呆地說,『哇哦!哇哦!』它太好吃了,把我都樂傻了。」

惠特曼的父親是位經營有方的芝加哥實業家,素有「貨品最全!全美第一百貨中心」美譽的巴爾哈伯百貨就是他們家的產業,惠特曼本人也十分富有,大半輩子都花在追獵水果上,數不清多少次去熱帶探險,一回到巴爾哈伯的自家地界就忙著把新果子告知天下。

我們走到最高大、祖籍非洲的神祕果灌木叢旁。我往口袋裡裝了些紅色小漿果,以備後用,嘗了一口就能確定,他們和我在的夏威夷果園裡吃到的神祕果一模一樣。北美種植神祕果的第一人就是惠特曼,他說自己已不再用糖了,只用神祕果。他的太太安吉拉每天早餐前會採一顆給他。惠特曼解釋說,果種是美國農業部裡的水果獵人——大衛 ‧ 費爾柴爾德(David Fairchild)在 1927 年從喀麥隆帶回來的。他還說,在全美本土能吃到神祕果的地方極少,這裡是其中之一;因為它的出現將給製糖業帶來巨大衝擊,美國醫藥管理局在六〇年代正式禁止將神祕果引入商業化產銷體系。

旁邊,還有一株尖刺密生的仙人掌,布滿了火龍果。沿著小徑走到盡頭又看到一種水果,他戲稱那是「寵物專案」:凱珀爾果(kepple),屬於番荔枝科。這種果子最早發現於印尼水宮遺址——昔日後宮所在,曾是蘇丹王和妃子們用的春藥。還有傳言,說吃了這種果,排泄物都會有紫羅蘭香。惠特曼決意試一把,測試這種謠言的真假,「我備好一串紙杯,每隔一小時就往裡尿一點,然後聞一聞——該死的,從沒聞到過傳說中的花香。要照他們說,如果你吃幾顆凱珀爾,每次小便就等於灌滿一小瓶香水——得了吧,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沒想到,驗證的機會立刻出現了,遊完果園後,我去洗手間洗手,卻不幸地發現馬桶裡有一坨沒沖的大便。

為了滿足種種實驗之需,惠特曼挖空了他家的鹼性沙灘,再填入六百卡車肥沃的酸性黑土。尋找並種植佛羅里達居民聞所未聞的植物——這項巨大的挑戰,只會讓惠特曼精神矍鑠。他不僅是少數成功栽種山竹的美國人之一,還是傑出探險者俱樂部的成員。他在水果方面的累累碩果都收編在一本咖啡桌讀物(註2)上,書名是《五十年熱帶水果風情錄》。他送了我一本,用顫抖的手簽上名,又附上一語:「亞當,祝你在探索熱帶水果的新趣味中好運連連!」

「他迷水果迷得只剩一根筋,當真少見呢!」理查 ‧ 坎貝爾說道,「他對水果激情難耐,我和那麼多人合作過,從沒遇到第二個人像他這樣。要是沒發現他正在找的水果,他完全廢寢忘食,做夢也不夢別的。」別人把他說成「熱帶水果偏執狂」。即便到了近年,老年癡呆症漸漸侵蝕大腦,他仍會坐著輪椅去亞馬遜河順流而下。

年輕時,他還會帶上一家人去叢林小島探險。「我還記得跟著父母旅行的情景,我們會帶著五塊衝浪板、四輛自行車上路,為了去找珍奇異果。」他兒子克里斯曾對著攝影機鏡頭回憶童年,現在,你可以在巴爾哈伯百貨頂樓的惠特曼私人博物館裡看到這段採訪。「好多次,人們會問我們是不是馬戲團的,或是別的什麼團。」有這等「我為果狂」的老爸,他的孩子們都很喜歡這樣長大。他們還以為每一家後院裡都有嘉寶果呢!同學們每次看到克里斯午餐盒裡的珍奇水果時,都會吵吵嚷嚷地要分一口,儘管家長們和老師們都擔心那些東西有毒。

圖片來源:Envato

把採訪錄影從頭到尾看完,我們坐電梯到了商場的底樓,瞬間回到零售業的皇宮,范倫鐵諾、香奈兒、奧斯卡 ‧ 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昂貴的時裝比比皆是。回想當年,美國百貨店每平方英尺的繳稅額為一百美元,巴爾哈伯百貨上繳的稅金則是平均值的十倍。威廉的兄弟,達德利,提議我們一起去吃午餐。就在他極力慫恿奧森福特購買惠特曼兄弟在「二戰」後的夏威夷拍攝的一些膠片電影時,威廉的太太,六十歲的安吉拉,卻把我拉到一邊,塞給我一張二十美元的鈔票。我使勁推搪,可她硬是要給,「你讓我想起我兒子啦!」她說著,伸手撫了撫一絲不苟的白金色秀髮,「我明白,這事兒剛起步時有多艱難」。

餐後,安吉拉坐進白色凱迪拉克,親自開車送我們去惠特曼私家豪宅區。「我們每隔一兩年就買個新的。」她說。我不太確定她說的是車、豪宅,還是私家領地。她還不經意地提到,我們正行駛的這些街道也在他們名下。我只能透過後視鏡窺探她的眼神,可惜,墨鏡毫無表情。

我們到達他們家的鄉村俱樂部時,奧森福特和我幫著惠特曼下了車。他掙扎著站起來,整個身子抖得像篩子似的。吃乳酪三明治時,克里斯對我們說,他們一家人最愛去婆羅洲(註3)獵尋水果。「按照每英畝的平均量來說,婆羅洲的熱帶水果比任何別的地方都要多。」惠特曼本人也如此斷言。當他提到皮塔布果(pitabu)——口味類似冰凍橙汁露,再加點杏仁和黑莓味——的時候,鍾愛之情溢於言表。同樣,他還是紅皮紅瓤榴槤的超級粉絲,還說那個島上的山竹絕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我也說,自己多想四處雲遊啊,多想把這些水果和欣賞他們的人都記錄下來,可惠特曼搖了搖顫抖的手,輕蔑地說:「沒戲,記不完。」

1898 年,有個二十八歲的有志青年負責創建美國外國植物物種所的第一個辦公室。他就是大衛 ‧ 費爾柴爾德。他貢獻了畢生心血,數度橫跨世界探尋果種,把兩萬多種植物引進美利堅合眾國,其中就包括多種芒果、櫻桃、椰棗和油桃。他也是最早看好山竹的預言家,他曾斷言,包括山竹在內的許多熱帶水果很快就能出現在美國城市居民的餐桌上。但願坎貝爾和惠特曼,連同他們建起的水果暖房,將最終實現這一偉大願景。

費爾柴爾德曾自稱「果蝠」。雖古怪,但也親善,他的童年時代就被自然風物占據,忙得沒空淘氣。他非常喜歡盯著顯微鏡下的植物切片看,還曾寫道:「人不用耗盡心機就能過完一生,一盤肥料就涵蓋了所有的形式和問題。」但改變他生命軌跡的是一條睡袍。

決定命運的睡袍,屬於富得不可思議的環球旅行家巴伯 ‧ 拉斯羅普(Barbour Lathrop)。在拉斯羅普的後半生中,雖然固定地址是三藩市的波希米亞俱樂部,但實際上他一直周遊列國,停泊在異域港灣,揮霍豪門家族的巨額遺產。1883 年 11 月的一天清晨,搭乘「富爾達」號汽輪的 24 歲的費爾柴爾德走上甲板,恰好看到拉斯羅普一身睡袍走出來,直把他看得目瞪口呆。(日式睡袍那時剛剛進入西方人視野,還沒完全取代傳統睡衣褲,而第一次出國遊學的費爾柴爾德從沒見過這玩意兒。)拉斯羅普被這個年輕人不加掩飾、難以遏制的好奇心吸引了,便決定贊助他的遠東植物遊。

結果,其後整整四年間,這兩人一直結伴同遊。費爾柴爾德管他叫「巴伯叔叔」。拉斯羅普管他叫「仙女」。為美國農業部創建外國植物物種所後,「仙女」又耗了四十多年周遊世界,獵尋有用的植株——尤其是水果。

曾經不得不喝感染痢疾菌的汙水,曾經在遍布毒蟲熱症的叢林深處迷路,他不走運的時候很多。在南太平洋,費爾柴爾德的舢板船失過火。「常常能在地球上最髒亂的角落找到他。」在蘇拉威西島,他遭遇了水果王國裡最不可思議的罕見景象:椰子裡長了一顆堅硬的可可珍珠,完全和貝殼裡長的珍珠一模一樣。在摩洛哥的斐茲、在阿爾及利亞的沙漠綠洲,他吃了很多椰棗。斯里蘭卡的最後一代康提王親自教他怎麼吃西瓜大小的蜜糖菠蘿蜜(honey jackfruit)——個頭絕對是普通菠蘿蜜的數倍。

圖片來源:Wikipedia

1905 年,他和亞歷山大 ‧ 格林漢姆 ‧ 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的女兒瑪麗安結婚。夫妻倆一起出遊,在印尼的巴東找到了黃色的山莓,在莫三比克找到了有棱有角的方形水果——玉蕊科棋盤腳果(barringtonia speciosa)。在塞奧伊島,幾十個輕唱歌謠的孩子們跟著這對新人環島而行。

上了年紀後,費爾柴爾德開始派遣其他水果獵人前往尚未勘探的地域。他讓威爾遜威森 ‧ 波佩諾(Wilson Popenoe)去拉丁美洲,結果發現了檯球大小的黑莓(blackberry)。(人類至今所知的最大漿果來自哥倫比亞,你得張大嘴咬好幾口才能吃完它。)費爾柴爾德的另一位使徒名叫約瑟夫 ‧ 洛克(Joseph J. Rock),被派往東方尋找格勞果(kalaw)——人們相信這種傳說中的神果能治好麻風病。洛克走遍了印度、泰國和緬甸山區,和虎、豹、毒蛇交手,但這段逸事從未記載於科學文獻。直到在緬甸南部的馬塔班海灣,他發現了一棵樹,但那果子充其量只能說是格勞果的表親。最後,他到了緬甸西北部欽敦江上游一個古老的露營地,就在大象發飆、颱風肆虐橫掃村莊、吹倒帳篷、沖走大樹的時候,他竟突然撞見了一棵野生的格勞樹!

奔赴亞洲的獵果使徒必須是費爾柴爾德所說的徒步狂人:「能忍受一切肉體不適,也能在無路可走的地方步行千萬里。」法蘭克 ‧ 邁耶爾(Frank Meyer)就擁有海克力斯的龐大身材,還素有長途登山高手的名聲,於是,他得到了一個面試機會,但二十九歲的青年緊張過度,不停出汗,彩條襯衫都褪色了,五顏六色雜混在身上。但費爾柴爾德十分看好這位彩汗淋漓的青年,從 1905 年到 1918 年,邁耶爾風裡來雨裡去,不管霜凍還是飛雪,一直在追蹤水果。他能靈巧地駕馭驢子走過深淵上的搖搖盪盪的竹橋,也曾被殺人不眨眼的土匪截獲,還曾跋涉到西伯利亞的冰川——杯裡的牛奶還沒喝就凝凍了。


水果獵人》;圖片來源:楓樹林出版社

註解:

  1. M. F. K. Fisher(1908-1992),美國著名作家,《食藝》[Serve It Forth(Art of Eating)]出版於 1937 年,是她的處女作。之後她還以《寫給牡蠣的情書》、《如何煮狼》等作品聞名於世。
  2. 咖啡桌讀物,通常都是精裝、大開本的厚重彩圖書,題材多樣有趣,非常具有娛樂性,但不適於隨身攜帶。
  3. 婆羅洲(Borneo),也稱為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世界第三大島,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分屬於三個國家的島嶼。
Taster 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即時頭條、流行趨勢、娛樂情報、消費指南、專家觀點;Taster 是你最關心的美食資訊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