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為對於他的故事了然於心,自傳讀了,訪談訪了,餐廳吃了,反反覆覆不只一次。大螢幕能給我什麼驚喜?
沒想到鼻頭酸酸,眼眶溫熱。
我翻出書櫃上的《初心》,七年前貼上的螢光標籤紙還黏得牢牢的。如果可以,我也想為紀錄片版的《初心》畫重點貼標籤,一句句觸動我心的對白,一幕幕前所未見的情景,有關於成為優秀主廚的想望,有關於培養團隊接棒的期許,有關於親情、友情、愛情,有關於勇敢,有關於自我實現— 完美從來不存在,找來找去的最後一塊拼圖,就在自己身上。
江振誠的故事嘛,你以為聽說過看見得夠多了。還沒有。直到你進戲院看了《初心》。
《初心》作為一部紀錄片,捕捉了江振誠主廚從決定關閉新加坡餐廳「Restaurant ANDRÉ」到搬回台灣的一段日子,拍攝到製作完成耗時二年。與2013年發行的自傳《初心》有何不同?當然,2013年之後,江振誠的事業發展更上好幾層樓,米其林、世界五十最佳餐廳、亞洲五十最佳餐廳等等不說,他的事業版圖橫跨數國,他的事業項目屢有新增,既垂直發展也橫向發展,別人潮起潮落,他始終在浪尖上。
那麼,此刻再談初心,所為何來?常有謂,勿忘初心,但初心就只能有一顆嗎?2020年的江振誠,和2013年的江振誠,自然是二個人了。他自己回答得很好,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上,他這麼說:
「我們常常忘記自己在忙什麼,正在忙的這件事情讓你快不快樂?每個人在某一個時段都需要reset。」
人會變,心會變,但是可以重置。沒道理手機可以重置,人的心境不行啊。
在四周幽暗前方明亮的放映廳裡,我看著江振誠、江太太Pam(江美蘭)、江媽媽,看著Restaurant ANDRÉ優雅的白牆、窗櫺與橄欖樹,看著Restaurant ANDRÉ的團隊與RAW的團隊(Hi Zor and Alain and many others),我閃過這樣的念頭:我自己也該重置。
如果今天我才第一次訪問江振誠主廚,我想問什麼問題?
以下是我試擬的訪綱:
- 你為什麼成為廚師?
- 你為什麼愛上法國料理?
- 法國料理為什麼讓你覺得這是你想追求的路?
- 從什麼時候認識米其林指南?從什麼時候開始蒐集米其林指南?
- 從什麼時候知道自己在廚師這條路上行不行?
- 如果你可以辦一個養成廚師的學校,你想怎麼辦?
- 雖然你沒當過中餐廚師,但你覺得西餐廚師與中餐廚師的養成有何不同?
- 美感該怎麼培養?品味該怎麼培養?
- 怎麼逼迫自己推進極限?
- 你其實知道自己不論做什麼都會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