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上海日常旬味:小金處私廚的四季餐桌》
- 作者: 徐小萍、金弘建
- 出版社:木馬文化
上海人很愛吃魚,對這個靠海不算遠、臨近又有湖河的城市來說,喜歡吃魚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在上海的菜市場,最常見的海鮮魚類是黃魚、帶魚、鯧魚,以及春天偶爾見到的鯗魚(即鰳魚)。而上海人喜歡吃黃魚,是受到寧波人的影響;寧波臨近的舟山群島是黃魚最好的產地,因大批寧波人來上海經商,大量的海鮮也隨之銷往上海,方使得上海菜受到寧波菜的影響。
在我小時候,家裡偶有黃魚。父親在金門待過一段時間,金門、馬祖一帶都是黃魚的海域,因此他對黃魚有一種特殊情懷,有時候父親的部屬回臺,也會送黃魚到家裡;二姨丈是江浙人,他們家族過去一直在上海開餐館,他總是提到,在他心中,只有黃魚才是魚,其他的魚都不夠鮮美。每回他從臺東來我家裡吃飯,總是希望能吃到黃魚,我們也因此得福,如願吃到黃魚,記得母親都是拿來乾煎或者紅燒黃魚豆腐。
婚後我曾經問過先生:你怎麼很少做紅燒黃魚?他說:上海人如果是拿到鮮魚,第一選擇一定是清蒸或做魚湯,紅燒總是其次。而他做紅燒黃魚也和我母親做的很不一樣,湯汁特別多,這種做法江南人稱「家燒」,是不收汁的,會放豆腐或者年糕來吸魚湯鮮汁。
黃魚其實分為大黃魚及小黃魚,是不一樣的品種,並不是小黃魚長大後就稱作大黃魚。在之前返臺的一段時間中,和臺灣客人在臺北碰面一起吃飯,他正好提出一個問題:「上海人這麼愛吃小黃魚,把小黃魚都吃完了,那怎麼還會有大黃魚?」當我告訴他:大小黃魚是不一樣的品種時,他顯得難以置信,一直以為大小黃魚就是同一品種。而大黃魚是上海人無論家常或到餐廳宴客,都被認為是最有「腔調」(意指「很有樣子」)的菜。
大黃魚與小黃魚的外形很相似,但大黃魚的個頭比小黃魚要大,兩者的區別如下:小黃魚又稱小鮮、小黃花、小黃瓜魚,外形特點是魚體長而扁側,呈柳葉形,鱗片中等大小,嘴尖,背部為灰褐色,腹部兩側為黃色,背鰭較長,尾鰭呈雙截形;肉呈蒜瓣狀,肉質鮮嫩,魚刺稍多。大黃魚又稱大鮮、大黃花、桂花黃魚,其外形特點是:魚體大,鱗片小,嘴大且圓,尾柄較長窄;肉質厚實稍老易離刺,魚刺較少。
有一種魚和小黃魚很像,是不常見到的「梅子魚」(又叫梅童魚),比小黃魚要小,一般不超過十公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黃魚頭顱內有兩塊白色矢耳石,因此小黃魚聞起來有海味;而梅子魚無矢耳石,聞起來無腥味。並且,梅子魚目前只有野生,無法人工飼養,價格比小黃魚還高。梅子魚同樣是肉質細嫩鮮美,餐廳中的料理以鹹菜蒸梅子魚為主,若用炸的方式,就浪費這鮮味了。
黃魚最好吃的時候是每年的四到六月,這時黃魚進入產卵期,營養最豐富,也最鮮美。目前黃魚基本上都放魚苗入海裡養殖,我們平日吃到的大多是養殖黃魚。野生的大黃魚現在很少見到,價格很高,原因是黃魚都是晚上進行捕獲,如果捕到了野生黃魚,就通知那些高端餐廳,他們會派船去取魚,相關費用加起來不低,因此在餐廳的食用價格就高。黃魚是不見光為佳,魚身的黃色會因為見光而慢慢褪去。新鮮的黃魚自然是清蒸最好,上海人喜歡用鹹菜(雪裡蕻)蒸黃魚,很提鮮。
黃魚產季最旺時,也正是端午期間,在江南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杭州人稱農曆五月為「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字的食材上市而得名),黃魚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四黃是黃鱔、黃瓜、鴨蛋、雄黃酒。記得有一年去臨近的啟東呂四港,請當地人幫忙買小黃魚帶回上海,一車子人買了好多,回到家清洗乾淨後做了雪菜黃魚湯,真的是「鮮得眉毛都掉下來,打耳光也不肯放」,連婆婆都想要拿點小黃魚回去。
在上海,祖籍寧波的人很多,他們喜歡在冬至後用大黃魚做魚鯗。用時需要先泡水去鹽,然後清蒸或做黃魚鯗紅燒肉;也可以不醃漬得太鹹,採日式的「一夜干」做法,僅風乾一晚再拿來烤,也是不錯的吃法(後文〈魚鯗與臘味〉有詳細介紹)。
上海人家裡,大人有時候會對小孩說:「你這黃魚腦袋!」是指一個人腦子不開竅。罵一個人不直接說,而用食物來拐彎罵人或說教,是上海人常用的方式。不過,一種說法是,原應為同音不同字的「黃榆腦袋」,因為榆木的材質比較硬,適合做家具或地板,不易變形或翹曲,所以老一輩的人拿黃榆比作人的腦子硬,是流傳久了才慢慢訛寫成「黃魚腦袋」。也有一種說法是,黃魚腦袋裡有矢耳石,所以拿這點說人腦袋裡有石頭堵著,腦筋轉不過來。確實,吃黃魚魚頭得小心,若是一不小心咬到矢耳石,又太過用力,就怕牙齒咬裂了。
一些上海菜餐廳裡常可以看到「麵拖黃魚」。「麵拖」也是上海人的一種特色做法:將魚肉片下來後醃漬,再以冷水加麵粉調成麵糊並且調味,加入少許的豬油、泡打粉拌勻,接著把黃魚片裹上麵糊、入油鍋裡炸後取出,再回鍋二次炸至金黃色瀝油即可。有些帶寧波風味的上海菜餐廳還會在麵糊裡放苔條,變成帶有綠色麵糊色的「苔條黃魚」,吃起來酥酥脆脆,裹著黃魚的鮮味及海菜的香。另外,還有少數餐廳會用黃魚片做「糟溜黃魚片」。如果不想這麼複雜,直接油炸整條小黃魚亦可,炸後沾胡椒鹽吃;亦可以用香糟滷或糟油醃成「糟小黃魚」,可以存放冰箱食用好幾日。
「黃魚雪菜麵」也是上海麵館常見的主打麵,有的是用魚片做,有的則是用上整條小黃魚,另外再以大黃魚做湯。在上海菜餐館中,瑞福園的「棒打大黃魚小餛飩湯」是他們的招牌菜,是以雪菜黃魚湯為基礎加上小餛飩,不僅湯底鮮美,小餛飩吃起來也是美味。這道菜也可以在家自己做,如果不會包小餛飩,買現成的即可;若不放小餛飩,改下個麵條加進去,就變成簡單的黃魚雪菜煨麵。
黃魚雪菜湯(約6人份)
食材:
雪裡蕻少許,大黃魚一條(小黃魚2、3 條亦可),薑片,火腿片幾片
調料:
豬油,鹽,滾水
做法:
Step 1:先煮開水備著。
Step 2:雪裡蕻稍微洗淨切末,若鹹度高則要先泡一下。
Step 3:熱鍋中放豬油、薑片,再將黃魚入鍋兩面煎。
Step 4:黃魚煎香後,倒入滾水,放火腿片,大火燒10 分鐘左右,湯轉成奶白色後轉小火。
Step 5:放入雪裡蕻末,滾了之後若不鹹,可以用鹽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