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破四萬,吃春捲、蘿蔔糕、蒜泥白肉,你埋單嗎?
你不埋單沒關係,很多人搶著買。
上周,茶禪華客座晶華軒,3 天各 44 席銷售一空,城中熱議。有錢未必有位子,這不僅是東京米其林三星茶禪華首度出國做菜,也是晶華軒迎來鄔海明師傅近六年,第一次舉辦客座餐會。

互相欣賞的 good vibes!
茶禪華究竟有何魅力?
我有幸在 2022 年領教過。震撼!沈醉!我從未吃過,這樣的中國菜。怎會如此內斂矜持?和我們習慣的熱鬧豐盛截然不同,茶禪華的中國菜,鑲嵌著日式 DNA,禪意近乎潔癖,卻寧靜致遠,境界高深。烹飪僅僅勾勒幾筆,就將食材推向顛峰,每一口,都是風味的極致。
我從未吃過那麼好吃的春捲、蘿蔔糕、蒜泥白肉。

茶禪華開業於 2017 年 2 月,當年底就摘下米其林二星,2021 年升為三星,訂位困難已成傳奇。
創辦茶禪華的大廚——川田智也,從小就喜歡中華料理,考上東京的料理專門學校後,曾在中華料理名店「麻布長江」修業,後進入「日本料理 龍吟」跟隨山本征治學習,曾經來台灣協助「祥雲龍吟」開幕、擔任副主廚一職,後又至香港「聘珍樓」、「名都酒樓」,中文說得不錯呢。
彷彿給中國菜穿上了和服,川田主廚在茶禪華展現的料理哲學,有以下:
- 和魂漢才:融合日本的精神與中華料理的技術,以日本在地食材盡量表現中華料理的神髓。
- 茶禪一味:以茶佐餐,茶的儀式和禪的靜思結合。
- 真味只是淡:注重食材的本質,展現純粹的風味。
這又和晶華軒謹守的粵菜根底,大相徑庭。
「我們都從對方身上看見了不一樣的東西。」鄔海明師傅謙虛表示,「這也是合作的前提。」他說,他與川田主廚從 2023 年起就會互相拜訪彼此的餐廳,合作的契機由此展開;確定聯手後,雙方慎重行事,川田主廚來台北場勘不只一次,餐會執行更攜來了 21 個團隊成員,大型餐具如祭神用「三方」、黃銅大鼎,一併打包,務求原汁原味。
把舞台讓給客人,鄔師傅退居二線,沒有出菜,晶華團隊則全力支援。我參與的第二晚,出餐流暢,節奏宜人,晶華酒店 21 樓與東京南青山無縫接軌了。



川田主廚帶來了好幾道招牌菜。
「茶禪雲白」乘著大蒸籠而來,揭蓋,是有如萬花筒放射排列的,蒜泥白肉!片得近乎面紙般透薄的豬肉,疊上尺寸厚度相近的茄片,一圈一圈的淋醬是川菜的靈魂——甜醬油,以醬油、炒蒜泥、桂皮、花椒、丁香等材料製成。進行至此,與我的東京回憶相同,沒想到台北竟有加碼:冬季黑松露!刷呀刷地,大片大片的黑松露蓋住了半個餐盤。茶禪華會搞此噱頭?一嘗卻心服口服,黑松露和甜醬油好搭!茄子的柔軟質地和豬肉十分契合,一次夾起二、三片,像絲綢滑過舌面,甜醬油的辛香焦糖感與松露的土質麝香隨之共鳴,優雅卻有力,也將蒜泥白肉這類家常菜、小館菜,提升到新高度。



春捲也好吃。黃亮如金條,輕脆似薯片,牙齒一咬,薄酥包裹著空氣,再嚼則有彈潤的蝦肉,與噴香的櫻花蝦,微微苦韻清涼如風,原來是一層蜂斗菜花芽在底部,更加襯托甲殼鮮美。春天山菜正當令,這清楚的和魂,自然曼妙。


我也喜歡金沙雞翅。竹地雞的翅中,經過醬油底的調料醃漬,油炸得甜鹹酥爛,更棒的是將它淹沒的「金沙」—— 不是鹹蛋黃,而是蒜酥、椰子粉與麵包粉,南洋馨香一度讓我誤會是咖哩,入口更加明白—— 這是氣質出眾的避風塘!酥酥脆脆,香勁不減,卻溫柔婉約,和魂漢才又一適例。






也有大菜。川田主廚為餐會特別張羅來青森大間六頭鮑,原來他做起乾鮑也了得!海味渾厚,鮑汁鮮得震牙齒,溏心美麗,鮑肉黏得咬牙齒,在在說明基本功。更讓人迷戀的是底下的一口飯!那可是川田主廚的表哥親手種的越光米,特地煮得爽朗分明,好似義大利燉飯 al dente 的口感,飽吸鮮味爆表的鮑汁,至高美味。


一座辣椒山接著登場,燈籠椒、朝天椒、牛角椒高聳向天,裝在大鼎裡上桌。怎麼吃?就用筷子去尋寶,夾出可以吃的部分——炸河豚!這是辣子雞丁的變奏,我在東京吃過雞翅版本,這回變成了台灣養殖的刺河豚,裹粉酥炸,和花椒、三星蔥、蒜苗、香菜爆炒得麻香刺辣,每咬一口都汁水橫流,過癮至極。





蘿蔔糕則預告了尾聲。那是川田主廚父母種的,栃木縣大根!蘿蔔比糕多,油炸卻不上色,滋味乾淨清甜,和柚子皮與拍碎的大根泥同食,明亮高亢。說實話,我在東京吃到的蘿蔔糕更棒,有方方正正的脆殼,媲美琥珀糖的脆嫩對比,這回沒有做出來。但也表現出茶禪華的精神了。
這一回,雖沒嘗到鄔師傅的手筆,觀察二位主廚的互動經過,我也感覺到雙方真心彼此欣賞。這是餐會成功的首要條件。小廟容不了大佛,這場餐會也證明了晶華軒的實力。以此為開端,也許可以敲碗期待,真正的四手聯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