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什麼樣的餐廳|《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

眼前這個皮膚黝黑、身材壯碩的男人,用手抓起一把稻草,丟進架著高腳的烤台裡,烤網上瞬間冒起一陣陣的白煙,接著他豪邁地徒手抓起一大塊肉反覆燒烤著。「只用稻草可以把這麼大一塊肉烤熟嗎?」我好奇問。「沒有要烤熟啊,我只是在燻味道。」男子說完這句話就沒有再繼續回答。「你怎麼會用手抓肉啊? 不燙嗎?」他歪了一下頭說:「不會啊,我們原住民都這樣烤的捏。」「那你們餐廳叫什麼名字?在哪裡啊?」我再一次忍不住好奇地問。「喔,我們餐廳在屏東啊,霧台鄉。叫 AKAME,就是魯凱族語『烤』的意思。」男人一邊抓著手上的肉翻面一邊用濃濃的原住民腔調說。「那是一家什麼樣的餐廳呀?」他睜大了眼睛向旁邊瞟了一下,「什麼樣的餐廳? 我也不知道我們是什麼樣的餐廳。是什麼樣的餐廳這個問題,應該是客人吃完以後告訴我們的,客人說我們是什麼樣的餐廳,我們就是什麼樣的餐廳啊!」

這就是我在第一屆「野臺繫餐會」臨時搭建的廚房裡, 與 AKAME 主廚 Alex 見面的情景,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家很有名的餐廳。現在更是被譽為南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一堆老饕擠破頭還是不得其門而入,常常是一開放訂位系統,立刻就秒殺的狀態。而我也是在一次次合作的對談中才明白,為什麼一家位在遙遠部落的餐廳會讓大家如此趨之若鶩。

AKAME 主廚彭天恩 Alex。圖片來源:Taster 美食加

盡己本分

這幾年,有許多朋友知道我和 AKAME 有訂製餐具上的合作,有時會委託我是否能幫忙訂位。一開始,我也會試著代訂;但幾次下來,Alex 依然堅持要他們上網訂位。之後我也就委婉拒絕朋友們的詢問,請他們直接上網。一次用完餐後,我開口提問:「那些託我訂位的朋友,很多都是企業的大老闆,手上也握有各方面的資源,為什麼不給他們一點方便? 或許他們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幫助。」Alex 舉起酒杯喝了一口笑著說:「他們本來就是老闆,但不是我的客人啊! 我只要照顧好我的客人,想吃,他們就應該想辦法上網訂位呀! 要不然那些半夜守在電腦前面訂位的人要怎麼辦?」

我想,這才是讓一家餐廳一直受歡迎的原因。

很多的人或餐廳,當累積了一定的地位或人氣之後,便開始想著怎麼做才會對自己最有利,然而要始終保持著剛剛接觸料理時的態度,平等看待所有客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是一家什麼樣的餐廳,應該是你吃完了再來告訴我」,或許就是這樣的態度,讓品牌經營可以走來始終如一。無論何種料理,當一個料理人全心意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與料理相關的事物上,他手中所做出的料理無須過多包裝,就能展現自己的特色,也會吸引更多人來品嚐。

在現今這個網路、自媒體發達的時代,若不專心致力於自己本分所該努力的事,反而是透過各種話題的營造,或大量的曝光來宣傳,追求流量與聲望,那無疑就像兒時所聽過故事裡那隻愛吹牛的青蛙,用盡一切力氣,除了漲破自己的肚皮和惹來他人的訕笑,什麼好處也得不到。

好比一隻站在枝頭的小鳥,放聲高歌的時候,牠只需要盡其所能把最美的歌聲傳達出來,那些聽到歌聲、喜歡這悅耳歌聲的同類,自然會聚集在樹枝上一起傾聽。倘若牠不認真將自己的歌聲表現出來,而只是不斷地籌謀著如何讓更多同類聽到牠的歌聲,終日在森林裡的枝頭亂竄,將所有體力都浪費在穿梭往返,原本能在樹林裡縈繞的優美歌聲,到最後也會因為不斷浪費力氣,而失去了能被多加認識的機會。如果牠這時候還不知反省,只會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夠理解牠,那麼被世人忽略與遺忘,也是早晚的事情。

Alex 主廚與林永勝老師於 AKAME 6週年活動上的合影。圖片來源:Liz 拍攝

別人眼中的自己

人雖是群居的動物,卻也不可能得到世上所有人的認同。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人喜歡的,也會有人討厭;有人高聲讚揚,也必定有人低聲毀謗。但我們要在乎的,不是別人的眼光如何看待,而是盡力將自己應盡的本分做好。自吹自擂的人看似自信爆棚,但更多時候卻是自卑感作祟。

生活中也曾有過類似的經驗,很多人一開口就說:「你知道我是誰嗎?」深怕別人不知道他的社會地位,或在某個專業領域受到多大的尊崇。但他們始終不會明白的是,自己是什麼樣的角色並不重要,重點是在別人的眼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一次餐敘中,大家都喝了點酒,中場一位大師蒞臨現場,席上的朋友開玩笑地說了幾句話,一位朋友立刻回應:「欸,你怎麼可以這樣講話,他是大師耶!」聽到這句話,另一個朋友馬上接著說:「大師?我心裡如果尊重你,你就是大師;我不尊重你,你就什麼也不是。」當下的氣氛雖然有些尷尬,但很快地便有其他朋友起身來打圓場。

的確,即使自認地位再高,一個不受人尊重的人,對他人而言便一點價值也沒有。很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投入做陶工作沒多久,便開始自稱為陶藝家或藝術家;剛剛進入公司的新鮮人就說自己是設計師,還有人必稱自己是某某老師。自古以「謙」為貴,但現在的社會,似乎一定要用這種為自己壯大聲勢的方法來自我催眠,才有信心在江湖立足。於是,名片上的頭銜愈來愈多、職位愈來愈高,哪怕是兩三人的公司,也得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幾個耀眼的英文字母 CEO。

手作的價值應該是來自於用手做出機器無可取代的作品,或體現作者獨特的美感與想法。圖片來源:有鹿文化

成「家」難

曾看過朋友刻的一方印章,上面的印文刻著「成家難」。在任何一個領域想要樹立鮮明的個人風格已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成為一方大家?

也有朋友說過:「要樹立自己的風格哪有什麼難? 反正抓準一個主題或一種技法,不停地做、無止境地重複,做到讓人看了疲乏、做到使人發膩,全世界都會記得你在做什麼,你就有了自己的風格。」雖然是朋友半開玩笑說的一段話,但真的是這樣嗎? 風格難道僅是靠著不斷重複就能樹立的嗎? 就算是,一件讓人看了會有視覺疲憊感的作品,難道會是一件好的作品嗎?或許更應該說是一種「疲勞轟炸」。

風格的確立絕對不可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而是在一條穩定的脈絡或軸線上慢慢向外發展。對自己的定位如果不清楚,後續的發展也將會是一團亂。就像在一片草原上行走,如果都只會向右轉,那麼在三次右轉之後,就又會回到最初出發的那個點上,所有的力氣都將白費。如果慣性不改,就算努力再久,終究還是會回到原點。

一家餐廳的定位和風格的確立,靠的是多年的堅持與努力,而不是靠著萬年菜單來告訴別人:我們就是一家賣著某種料理或某種風格的餐廳。為人如此,餐廳也是,各種藝術或工藝的創作亦如是。

在對別人開口介紹自己是「某某家」的時候,應該先想想以現在自己的作為在別人的眼中會是什麼「家」? 切勿將別人善意的謊言或禮貌性的恭維當作發自內心的尊崇。一段自以為精采的華麗轉身之後,或許在別人的眼中也只是個跳梁的小丑。

口若懸河講了半天,宣稱自己是某某大家又是某某大師,在別人的事後回想裡可能就會變成:「咦,那天是什麼大師呀?」「嗯,我也想不起來,好像是舞龍舞獅吧!」

一朵花順應著天道而運行,我們也該按照自己生命中的軌跡緩慢前進。圖片提供:有鹿文化
七號錐倒了:一個百年窯火守護者的孤獨修行與溫情》;圖片來源:有鹿文化
Taster 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即時頭條、流行趨勢、娛樂情報、消費指南、專家觀點;Taster 是你最關心的美食資訊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