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食物設計八個大哉問(下篇)|《食物設計》

Q3 分子料理是食物設計嗎?

精緻料理(Fine Dining)、創意料理、無國界料理、分子料理、蔬食料理等,皆是歷年國內餐廳主打的概念。其中,風靡全球的「分子料理」算是大家耳熟能詳且概念上最接近食物設計的應用。究竟分子料理和食物設計的關聯性是什麼?

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是全球風頭正勁的廚藝概念,最早由法國物理化學家艾維.提斯(Hervé This)和匈牙利物理學家尼古拉斯.庫爾特(Nicholas Kurti)於一九八八年提出。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分子料理又稱「分子美食」、「分子食物」,也被人們稱為「未來食物」、「人造美食」。因為分子料理是把可食用的原料或成分進行組合,解構分子再重組,故能從分子的角度製造出無限多的食物,不再受地理、氣候、產量等因素的侷限。

跨領域的創作性實驗

以獨特分子料理手法在英國美食界獨領風騷,一手創造米其林三星肥鴨餐廳(The Fat Duck)的英國廚神赫斯頓.布魯門索(Heston Blumenthal)就是最佳案例。二○一四年若你常看每週六晚上七點在TLC旅遊生活頻道播出的《魔幻大廚赫斯頓》,相信你對這位狂熱於分子料理、有著天才型主廚稱號的赫斯頓不陌生。身為早餐控和一天不能沒有蛋的 UOVO 團隊,印象最深刻的是赫斯頓做了一份早餐,有一顆世上最大的水煮蛋與超大規模的榖片;還有一集是下午茶時間赫斯頓用巨大的三角立體茶包,沖泡出超大的一壺茶,每一集都讓還是學生時期的我們看得瞠目結舌、嘖嘖稱奇並深深著迷,顛覆了我們對食物的想像。

英國廚神赫斯頓.布魯門索的巨大下午茶。圖片來源:旅遊生活頻道 – TLC Taiwan

名列全球前三大天才型主廚、永遠走在廚藝最前端的傳奇名廚赫斯頓,以大膽前衛的分子廚藝以及「多感官用餐體驗」(Multi-sensory Dining)聞名,他以科學知識做為料理基礎並結合分子料理的技術,在料理中融入他人與自身回憶的連結。在探索英國料理的歷史時,赫斯頓會「跨域」尋求食物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專業的知識協助,將英國許多失傳的傳統名菜以現代分子料理手法,重新設計成一道道擁有極致體驗的味覺盛宴。最著名的是外表為一顆橘子,內餡卻是雞肝慕斯的名菜「鮮肉果」(Meat Fruit),一舉打破大眾對英國是美食沙漠的偏見,引導眾人認識英國飲食歷史的脈絡。(英國廚神赫斯頓.布魯門索(Heston Blumenthal)著有《廚神的盛宴:絕世鬼才赫斯頓的28道傳奇料理》一書,完整公開他二十八道精心淬煉的招牌名菜從構思到實踐的研發過程,可以看到他如何深入鑽研每一份古菜譜,並以此為靈感,開創出自己的食譜。)

由此可見,分子料理的創作性實驗,背後也包含烹飪知識、美食學、人類學以及設計與在地文化的結合與推廣。如果只是使用分子料理的技術做為滿足感官體驗的服務,那還是偏向創意料理,不是食物設計。但若是更著重在永續性或問題解決,分子料理則被歸類在食物設計的範疇,例如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造」食物很有可能解決某些地方食物短缺的問題,當設計師將食物製造的過程以「再設計」的角度出發,尋求解決現實社會面臨的食物問題,並試圖賦予其更多社會意義和永續性,這時便進入了食物設計領域。

Q4 創意料理、精緻料理是食物設計嗎?

這題是最難界定也最難回答的。創作算不算設計?設計算不算創作?如何定義精緻料理(Fine Dining)?精緻料理和食物設計一樣,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要明確定義兩者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遑論去討論它們是不是同樣的概念。以常見的「創意料理」或「精緻料理」兩種說法而言,前者的意義直接明瞭,指的是以創意激發出的新口味或新造型,讓食材或手法重新組合,成為新的料理,讓你有種「原來還可以這樣做」的感受。至於精緻料理就像倫敦米其林餐廳 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 的主廚阿敘利.帕默爾-瓦茨(Ashley Palmer-Watts)說的:「餐廳的可能性比任何定義都要豐富的多,最終的重點在於整體體驗。」(參考資料 www.finedininglovers.com/article/what-fine-dining-restaurant)

創造「體驗」

近年來,高級精緻料理逐漸興起一種「餐盤以外」的用餐體驗風潮。用餐者在享用高級料理的同時,獲得更多與戲劇、情感、故事有關的體驗元素,傳遞有意義的、可供記憶的、具刺激性的多重感官體驗才是這些餐廳的重點。換句話說,就是創造體驗。「體驗」是食物設計很重要的元素,故兩者在概念上有交集,講究的不只是餐盤內的多重感官體驗,服務的內涵、食物與服務背後欲傳遞的訊息都是體驗的一環。因此,不論飲食體驗發生在何地,無論餐盤上呈現哪種料理,任何優化「餐盤以外一切事物」的作為都顯得非常合理,精緻料理和食物設計都是為了讓用餐者留下深刻記憶。

當代料理名店諾瑪(Noma)的靈魂人物雷奈.瑞哲彼(René Redzepi)提到:「身為一個廚師,你在創造的是一種語言。我們需要單字與詞彙來造句,使用句子去完成段落。食材,就是我們能夠使用的單字。我們擁有越多單字,我們就有更多的可能去創造更優美的文章。」[6]我們則認為精緻理料和食物設計一樣,創造的是一齣劇本,需要導演、演員、道具、平面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等跨域的專業人土共同完成一場完美的戲劇表演。戲劇有四個元素:「演員」(所有參與食物設計的工作者)、「故事」(設計思考腳本)、「舞台」(飲食空間)和「觀眾」(參與者)。「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故事/議題)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他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才得以引起「討論」(體驗),例如「為什麼吃屎」、「為什麼吃蟲」的提問,進而帶出對食物議題的探討。

雖然精緻料理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大家都認同它可以是創新的發源,是個能夠發展新想法並帶動趨勢的領域。這個概念不也與食物設計相似?創意料理、精緻料理究竟是不是食物設計,你要說是也沒錯,不是也對,答案永遠不會是二分法。

國際名廚江振誠(Chef André)讓創作的器皿一個個地變成了「吃的體驗」,與會的客人也無一不驚呼,完全打造了最好的時光和用餐的樂趣。 圖片來源:RAW 提供,Credited to Secca
圖片來源:RAW 提供,Credited to Secca
圖片來源:RAW 提供,Credited to Secca

延伸閱讀:食物設計八個大哉問(上篇)|《食物設計》

食物設計 Design Beyond Food:台灣第一本「食物設計」實戰聖經》;圖片來源:果力文化
Taster 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即時頭條、流行趨勢、娛樂情報、消費指南、專家觀點;Taster 是你最關心的美食資訊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