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美食評論家得變裝去吃飯?|《Liz關鍵詞2:美食家與美食評論》

就從露絲・賴舒爾(Ruth Reichl)來認識報社聘僱的餐廳評論人吧。其代表作《千面美食家:一個美食評論家的喬裝祕密生活 》(Garlic and Sapphires)曾在台發行,書名就洩漏先機:威風凜凜的美食評論家,出門吃飯得先把威風收束起來。

賴舒爾曾經位居美國飲食生態鏈的頂端:《紐約時報》的餐廳評論人。

她最知名的一篇食評,應該是她去「Le Cirque」踢館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三年,賴舒爾新官上任,Le Cirque是紐約首屈一指的上流餐廳,閃耀著《紐約時報》餐廳評論最高榮譽四顆星,前任評論人偏好法式高級餐廳的餘蔭尚存。大家都等著看這位從《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空降而來的新評論人,對這間紐約最高級的餐廳有何批評指教。

美國知名餐廳評論人露絲・賴舒爾(Ruth Reichl);圖片來源:Ruth Reichl 臉書官方粉絲專頁

文章中她並列「變裝後」與「變裝前」的用餐體驗。

變裝後的露絲是「茉莉」,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的中學英文教師,土裡土氣,畏首畏尾,成功騙過Le Cirque精明如鷹的餐廳領班,如願遭受低等公民般的惡劣待遇—她被帶到餐廳角落的吸菸區,酒單被搶走給別桌客人,被略過特選套餐(set menu)的介紹。而當她光明正大以《紐約時報》餐廳評論人的身分前往用餐時,彷彿穿上新鞋的灰姑娘,餐廳老闆穿過候位的人群直直走向她,邀請她搭上南瓜馬車。

不常光顧紐約上流餐廳的美國中西部婦女,與左右紐約餐廳生死的《紐約時報》餐廳評論人,二者獲得的待遇天差地別—Le Cirque 讓用餐者清楚意識到你在社會階級的哪一層。賴舒爾最終評分給了折衷的三顆星,摘一顆星非同小可,這是米其林等級的重大決定,當年紐約尚無《米其林指南》,《紐約時報》就是終極的餐廳指標。

這篇評論一刊出,讀者迴響炸開。留言塞爆賴舒爾的答錄機!有人破口大罵,有人鼓掌叫好,賴舒爾當然沒丟飯碗,還一炮而紅,有位讀者留言:「終於有個站在我們這邊的評論家。」預告賴舒爾未來將在美國飲食界舉足輕重。

賴舒爾擔任《紐約時報》餐廳評論人的期間是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八年,後來被《美食家》(Gourmet)雜誌網羅,自一九九九年起擔任其總編輯直到二○○九年十二月雜誌停刊。賴舒爾一路見證並記錄美國的飲食文化與社會氛圍從單調到多元、大眾到小眾林立的過程。

《千面美食家》初版發行是二○○五年,內容有關一九九○年代的紐約餐飲生態,二十年過去,現在再讀,不免觸動許多「啊,原來當年是這樣」的感想:一、餐廳評論人必須絕對匿名;二、餐廳評論人必須造訪餐廳數次才能下筆評論;三、報社提供餐廳評論人用餐預算,可以帶人一起吃飯,四人以內報社都會埋單;四、真的很多人會看報紙;五、讀者會直接打電話給餐廳評論人,會在答錄機留言;六、餐廳評論人的權力與影響力,都是報社賦予的,離開報社後,若無其他作為,光環就隨之消滅。

然而上述美食評論的典型是如何確立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的報社都必須有一位露絲・賴舒爾?

Liz關鍵詞2:美食家與美食評論》;圖片來源: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即時頭條、流行趨勢、娛樂情報、消費指南、專家觀點;Taster 是你最關心的美食資訊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