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的隔天早上,是工藝課。
與本次DINING OUT WAJIMA同步舉行的是「DESIGNING OUT Vol.2」,繼上一回的「有田燒」後,這次以高級漆器「輪島塗」為主角的DESIGNING OUT 是第二彈。除了邀請隈研吾設計輪島塗餐盤,也安排參訪行程,讓我們實際接觸輪島塗職人,親眼賞玩輪島塗,近距離感受其魅力。
延伸閱讀:Liz 專欄 / DINING OUT WAJIMA with LEXUS(上):在梯田登場的盛大晚宴,日本輪島美食美景!
輪島塗概論
在溫泉旅館的會議室內, 精通日英雙語的東洋文化研究家Alex Kerr為我們上一堂輪島塗概論。輪島塗的起源並無定論,目前推斷室町時代(十四至十六世紀)在輪島已有漆器製作,其工藝技術與行商方式則是於江戶時代確立。漆器必須有生漆,是從漆樹採集下來的樹液,作為塗料後,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持續硬化,不僅可抵抗酸與鹼的侵蝕,更會形成豔麗光澤。也因此日文中「生漆」(うるし/ Urushi)的語源,其實是「うるわし / Uruwashi」(美麗)與「うるむ / Urumu」的結合,表達漆的水潤與亮麗。
不說你不知,輪島塗從開始製作到完成,必須經過124個或133個步驟!其中的製作眉角高度分工,一位職人只擔當一種或少數種技巧,一件作品需要至少半年的製作時間,令人咋舌。
化繁為簡,其實輪島塗的製程可分為三大部分:木胎、髹漆、加飾,分別是製作木材胚胎、上漆與裝飾。木胎又可分為不同形狀(碗、方形如重箱、曲物如便當盒、朴木地如桌腳)。髹漆則分為下地塗(底漆)、中塗、上塗,總之是反覆塗上漆料,值得一提的是底漆所使用的塗料是生漆混合輪島特產的珪藻土粉末,形成非常堅固的底層,而為了加強木胎容易破損的邊緣(如碗緣、盤緣),會再黏上麻布,是為「布著」,也是輪島塗的特色。
加飾則是為輪島塗打亮增艷的步驟,可再分為呂色、蒔繪、沉金等三工序。呂色就是打光,透過細緻研磨使漆料呈現透亮光澤;蒔繪是以毛筆作畫,再撒上金銀粉的繪圖,其他地方的漆器也有此技法;沉金則是以特製雕刻刀在漆器表面刻畫,刷入作為黏著劑的漆後再壓上金粉或金箔,以輪島塗最為擅長。
輪島塗職人現身說法
課堂光說不練,眾人無感,實際造訪輪島塗職人的工作坊,才讓我們開眼界。
呂色 / 大橋清先生
在完成上塗後、進行時繪或沉金前,必須經過「呂色」(Roiro)以使漆器表面光亮潤澤。大橋清先生從事呂色已有四十年經驗,原本是建築師,為了繼承父業而返家工作,粗糙的手指宛如月球表面。呂色是打光,大橋先生給我們看研磨漆器表面專用的炭塊,「全日本目前只有一個人製作這種炭」,眾人聞言大驚,「如果這個人發生什麼事,怎麼辦?」大橋先生只是淡淡地說,「會很令人困擾哪。」
呂色的最後必須以手沾拋光粉細細磨亮,我們看起來已經很亮很滑的平面,大橋先生仍然不滿意,搖頭說未完成,持續用手指塗塗抹抹。完成研磨後,大橋先生有時也會做些底圖裝飾,譬如嵌入貝殼薄片,然後再給其他職人進行時繪或沉金。
沉金 / 前古孝雄先生
來到「沉金工房 前古」,前古孝雄先生坐在矮矮的書桌後,二盞桌上型日光燈從後方籠罩,光暈冷白。他叫我們往前坐,鼻梁上的金邊眼鏡好像快掛不住的樣子。
沉金是輪島塗工序的最後一步,賦予漆器閃閃金光。前古先生現場示範刻畫貓頭鷹,首先把圖案轉拓到完成呂色的漆器上,轉拓使用的毛刷是用女性頭髮做的,又是全日本只有一人在製作的工具!而後使用輪島原創的雕刻刀,宛如畫筆一樣可前可後順暢移動,細如髮絲小如塵粒都行雲流水。接著在運刀痕跡處抹上漆,再撒上金粉或壓上金箔,黏著後再用手指沾油抹去圖案以外的部分,大概有一半的金粉或金箔會被去除,即完成。
金價日益上漲,目前一公克要價六千至七千日圓,我們見到桌上那一堆大約價值一萬四千日圓。「金箔比金粉漂亮,光澤比較好」前古先生一邊解釋,一邊把金箔放在金粉旁讓我們比較。他在筷子上貼金箔,把多餘的金箔撥到一個箱子裡,這是他的金箔回收箱,可以拿來重新利用,那一盒是收集五年多的成果,「大約一顆柏金哥鋼珠的大小」,價值可有數十萬日圓!
隈研吾輪島塗餐盤的六號盤,也就是象徵完成步驟的「加飾」盤,以沉金技法鑲了一圈金邊,那就是前島先生的建議:先用金粉再用金箔,效果更出色。
前古先生還有一項特技,是用沉金技術做魚拓!多麽奢侈豔麗的魚拓啊!前古先生愛釣魚,他的釣友某天問他能不能做魚拓,沉金技術高超又熟悉魚體構造的他欣然應允,做了一張又一張,就此做出名堂來,金粉銀粉折射出來的光澤彷彿陽光照在魚鱗上,生動吸睛。
椀木胎 / 寒長茂先生
寒長茂先生是個寶,工作室播放著夏威夷樂曲,牆壁上貼著山口智子的照片與檀麗的賀牌,他和她們有私交。「山口智子戴的手環是我做的!」他迫不及待炫耀。
輪島塗分工細緻,光是上漆之前的木胎就可依形狀區分不同工序與職人,寒長先生製作的是「椀木胎」,碗、盤、盆等等圓形的器皿。他的工作區域分布在三個房間:木屑飛揚的轆轤間,黑亮如墨的煙燻室,以及存放半成品的倉庫。木胎會先在煙燻室裡乾燥一個月,再移到倉庫的下層,因為下層較潮濕,可吸水回復濕度到11%至13%,再放到倉庫上層等待進一步加工。必須讓木胎回復濕度是因為太乾燥反而容易脆裂。
在轆轤室,寒長先生盤腿坐在地上,低頭就著馬達驅動的轆轤,以棒形刨刀仔細修出木胎的漂亮弧線。作業停止,他問我們有沒有時間聽他唱首歌?那恐怕是當地民謠吧,我聽不懂日文的歌詞與解說,但讀得出他盡力展現輪島魅力的心意。畢竟他可是性感女星檀麗會寄送賀年卡的男人呢。
重藏神社的舒適午餐
接著來到供奉漆器之神的「重藏神社」,神社本殿保存了目前所知輪島塗最古老的漆器工藝—上了紅漆的二扇門「朱塗扉」。
重藏神社擁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原始的本殿建於1296年,百年後的1397年本店內陣的門被施以「朱塗」工法。後來受到海上吹來的潮風所侵蝕,1768年時由塗師松本屋彌平次上了新漆,也能印證文獻所說江戶時代中期輪島已有許多塗師,已形成漆器產地。後來,本殿在1910年遭大火燒毀,這二扇朱塗扉漂流海上卻被人拾起,隔年本殿再建時被安裝上,屹立至今。
我們也就在重藏神社吃午餐,當地特產的喉黑魚一夜干、河豚一夜干、河豚生魚片搭佐輪島米製程的飯糰與味增湯,在微涼開放的室外享用,愜意又舒適。然後手滑不小心買了輪島鹽與山葡萄醋,很難不買耶。
輪島塗的交易所 低調奢華的塗師屋
真正讓我對輪島塗瞠目結舌的地方是「塗師屋」。
由於翻譯的不精確,我以為午餐後要去一個「漆器中心」。走進一棟矮矮的老屋,長長的走廊鋪著烏亮如鏡的木地板,看上去極度乾淨光滑,竟然都上了漆!
這裡是「輪島屋善仁」,於江戶文化年間的1813年創設的塗師屋。可以把塗師屋想像成輪島塗的交易所,一方面統合製作,一方面媒合客戶,將輪島塗銷售到全日本。塗師屋一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全日本走透透,帶著目錄到處推銷輪島塗,同時也收集漆器的最新情報帶回輪島,促進技術提升;而一旦接到訂單,由於輪島塗的製作高度分工(如前所述),塗師屋必須調度安排職人進行製作。這樣獨特的行商制度,從江戶時代確立起一直延續至今。
輪島屋善仁的第九代中室耕二郎先生親自接待我們,領我們參觀這間狀態維護得極好的塗師屋。不是我大驚小怪,只是,我真的沒見過漆器做成的樓梯(還有蒔繪!),也沒上過漆器組成的廁所(超想要那馬桶!),最後走進頂樓一間地板是漆器、天花板也是漆器的房間,昏黃幽暗的室內竟是熠熠生輝,鏡面的倒映再倒映,奢侈至極。
於是,一個貼滿金箔的吸物椀要價七十七萬日幣,一個桌上膳(托盤)要價二百五十萬日幣,一個硯箱要價七百萬日幣,只是讓我一介平民百姓下巴掉三次。隈研吾為本次DINING OUT WAJIMA設計的六個餐盤也在那邊展示中,表現輪島塗製作六職、旨在打造新時代漆器的這組作品,售價是三十九萬日圓,其實滿划算的嘛。
絕佳的地方創生案例
最後一站在「輪島塗會館」,一樓的商店集合了輪島市超過六十間專門店的商品,本應是快樂的購物時間,看到好幾個喜歡的咖啡杯,六萬yen四萬yen比比皆是,於是心如止水。
輪島塗做工精細,登峰造極,的確值此高價。
同遊友人不經意聽到,一位氣質富泰的阿伯嘀咕著:「我已經花了一百二十萬,不能再買了……。」
我聽了很為輪島塗的大家開心。
事實上,本次 DINING OUT WAJIMA with Lexus,不是日本 Lexus 與 ONESTORY 找上輪島,而是輪島主動向Lexus與ONESTORY提案。民間自發組成特殊委員會,整個企劃在一年前就啟動作業,想想看晚宴使用的小牛是十個月前開始養的,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為了這一件事動了起來。
同行的葉怡蘭老師,在重藏神社吃午餐時禁不住脫口而出「這真是地方創生的好例子」,我們連連點頭。地方創生簡而言之可謂重新發現地域價值,而對於輪島與輪島塗而言,他們尤其需要有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的人前來欣賞,並且實際推動購買行為。大白話就是揪來有錢人,讓他們心動掏錢啦。
企劃公司「ONESTORY」已經舉辦過十七次DINING OUT,有一套清楚的企劃架構:調查研究一個地方的歷史與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傳統表演、自然景觀、特殊農產,再導入料理人、文化人、當地人的新觀點,由會場、表演、料理創造出新的觀光資源,最後由媒體露出、產品銷售與觀光行程擴散效果。
我認為這是一次規劃嚴謹、執行確實的地方體驗。雖然只是短短二天一夜,卻是和輪島濃密的朝夕相處,自然、文化、美食的魅力全面滲透,點滴感受浸潤身心。我想再訪輪島,想再多拍拍風景美照,逛這次沒逛到的輪島朝市,大啖河豚,囤一些輪島鹽,吃一碗能登丼。
我想回去買我看中的輪島塗咖啡杯。
延伸閱讀:Liz 專欄 / DINING OUT WAJIMA with LEXUS(上):在梯田登場的盛大晚宴,日本輪島美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