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Liz 專欄 / 中餐對比西餐:中餐的產業生態可能更健全嗎?

前陣子有口福,接連吃了二間不好訂的中餐私廚。

先去了「煉珍堂」,台灣的江浙菜大廚陳力榮開設的招待所,位於他所經營的上海菜餐廳「極品軒」樓上。被人喚為「掌櫃」的陳力榮主廚,六十多歲,這天親自掌勺,出了幾道坊間少見的菜色,打頭陣的「豬腳尖黃豆湯」就好,用黃豆、豬皮、豬腳、大骨熬的高湯,材料取出後再與黃豆打成漿,鮮鹹瀰漫,醇厚入心;「炒魚骨醬」也有趣,是一道台州菜,祖籍台州的掌櫃解釋是下酒用的,他將黃魚剔下來的骨頭邊肉,炒上大量的蔥薑蒜與辣椒末,調以醬油、糖、醋、胡椒,酸甜酸甜,辛香夠味;完整的黃魚肉,則拿來做成「雪裡紅燒黃魚」,白湯鮮潤,雪菜星鹹,還有筍片之脆與黃魚之嫩,江浙菜的風味無誤。

煉珍堂 / 極品軒,陳力榮師傅
豬腳尖黃豆湯,當晚最讚!
炒魚骨醬,第一次吃到的台州菜。
雪裡紅燒黃魚
東坡肉菇菇飯,到此份量已是暴力,而且太重口。

隔天去了「海派上海小吃」,近來在吃貨圈曝光上升的小店,一人兵團的周迺剛師傅,年逾七十,平日賣菜飯麵食,偶做私廚桌菜,恐怕是搭上疫情後的私廚熱,桌菜也供不應求。這天嚐到了周師傅的手路,好比彈嫩含肉凍的燻雞,醬色深重的㸆墨魚,紅燒適口的子排年糕,鹹香沉厚的一品鍋(蹄膀、鴨、雞、金華火腿、干貝的「痛風湯」…),肉爆味濃的大沙公,用龍蝦炒的蝦鬆。

海派上海小吃,周迺剛師傅
燻雞
㸆墨魚
素三絲:蓮霧、黃瓜、素鮑魚。為什麼要用素鮑魚……..
子排年糕
一品鍋
二斤半的大沙公
龍蝦蝦鬆

在海派,我私心最愛的亮點,是一道二斤半的圓鱈,那輪切的厚度與體型,難得一見。周師傅拿來用白米、茶葉、紅糖煙燻,熟度恰好,燻香宜人,入口的質地,似豆腐,又似海綿,既鬆軟,又有彈性,風味極好。如此的燻魚,一般餐館不會賣,也正是吃私廚的意義。

煙燻圓鱈當晚最讚!

然而吃完這二頓,我十分感慨。隔天在IG限動打了這段文字:

「接連吃了二頓難得中餐,不免覺得,中餐還是處於殘缺的困境。西餐有相對健全的生態,年輕人容易創業,就算做做樣子,也有樣子。

可中餐,好像就是認份於衰老、簡陋、不完善;師傅老了,消費者也不要求,就算師傅想展現創意,那創意也是尷尬的。

明明我們都很喜歡吃中餐呀。」

這是龐大的結構性問題,我也認同,吃老師傅的菜,得抱持著吃一頓少一頓的心情來品嚐。但我們為什麼容許這件事情發生?

結構性的問題,分為生產面與消費面。為什麼台灣的中餐少有年輕好手投入?為什麼台灣一些標榜與時俱進的中餐,都很難像樣?這是生產面—人才培育與產業環境的問題。而人才培育的不健全,導致我們必須回頭珍惜著去吃老師傅的菜,站在消費的第一線,我們的標準「降低了」— 我們願意容忍環境的不舒適,服務的粗糙,菜色安排的不妥善(濫竽充數?順序混亂?不合時令?)。

飯店中餐可能比較少有這些問題,但只有飯店才供得起條件俱全的中餐,好的獨立餐廳屈指可數,這件事本身就不健康。

和西餐一比,差異更巨。

最近,我在IG上發現一家「餐廳」,名字新穎,視覺精美,團隊的形象照,菜色的呈現,都有模有樣,每個人的面孔都年輕稚嫩。這是誰?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今年高雄餐旅大學西廚系的畢業展。

2021年高雄餐旅大學西廚系的畢業展的菜色之一。圖片來源:Vuelie IG
2021年高雄餐旅大學西廚系的畢業展的團隊形象照之一。圖片來源:Vuelie IG

我心中震驚。我真以為是什麼新餐廳開幕了!對於概念設定、意思表達、社群操作,這群青年人駕輕就熟,他們天生就活在這個世界裡。他們的表現,來自我們這代人給的養分,我非常清楚看到,這幾年台灣西餐的發展,帶給他們什麼影響。

那麼中餐呢?中餐的偶像是誰?中餐的模範是什麼?

明明我們都很喜歡吃中餐呀。

Liz Kao 高琹雯
Liz Kao 高琹雯

擁有法律人的完整履歷,卻不想當法律人的貪吃鬼;一度以為自己會在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終老,卻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於「吃」-尋吃、品吃、寫吃,熱衷於一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