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Liz 專欄 / 蛋黃酥風雲史

我排的是陳耀訓,還是陳奕迅?

需用演場會售票系統訂購的陳耀訓蛋黃酥,開賣三十秒就被秒殺;十顆的黃牛價,也被炒作到新台幣二千五百元。

今年竟然還有另類操作。有人把蛋黃酥當作貨幣使用,例如,拿陳耀訓換陳奕迅演唱會,或者拿陳奕迅換陳耀訓!

這是繞口令還是冷笑話?

蛋黃酥有多熱賣,從鴨蛋的銷售數字就可看出端倪。農委會統計,2022 年中秋節,全台灣的蛋黃酥用掉了大約一億顆鴨蛋!難道我們嗑掉了一億顆蛋黃酥?如果計算熱量,相當於二百億億大卡!

蛋黃酥掀起狂潮,背後有幾個因素在推動。而我認為,這波蛋黃酥熱,其實是台灣糕餅的復興,更是台灣味的發揚光大!

蛋黃酥是真真正正在台灣被發明的糕餅,融合了漢餅的脈絡、日式菓子的思維和台灣的在地食材,就和我們台灣的身世一樣,是唯有在台灣才會誕生的糕餅。

那麼,蛋黃酥是誰發明的呢?

需用演場會售票系統訂購的陳耀訓蛋黃酥,開賣三十秒就被秒殺;十顆的黃牛價,也被炒作到新台幣二千五百元。

關於這題,就跟我目前講解過的食物由來一樣,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蛋黃酥在五零、六零年代就出現,但沒有明確的資料佐證;目前可以查到的,我認為比較完整的說法,是來自台中的百年餅舖「陳允寶泉」。

陳允寶泉第五代接班人陳溢輝說,小時候與阿公陳增雄聊天時,阿公不經意提到蛋黃酥是他研發的,還拿出 1986 年 8 月《烘焙食品資訊雜誌》證明,阿公年輕時因為壯元餅包了鹹蛋黃很受歡迎,但消費者很難一個人一次吃完,所以引用七零年代開發小月餅的構想,縮小尺寸,「順應蛋黃的半圓弧度」,做成立體半圓型的蛋黃酥,不同於當時的扁型傳統月餅。

這段話就可以看出蛋黃酥是漢餅與日本菓子混血的產物。剛剛提到的狀元餅,是台式漢餅裡的大餅,結婚、喜慶都常吃,內餡是綠豆餡或烏豆沙,以及鹹蛋黃、魯肉,變成縮小版的烏豆沙包鹹蛋黃,順理成章;再來,寶泉的第三代有開發小月餅的經驗在先,根據寶泉的官網,那是 1976 年,陳增雄先生有感於當時的傳統月餅太大,遂以日式烘焙技術,研發大小適中,以白鳳豆及日本原料為餡的「宝泉小月餅」,而日本的技術由來是因為第二代曾赴日本學習製菓並在東京開店,在這邊又可以看到日本的影響。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蛋黃酥是從綠豆椪衍生而來。綠豆椪誕生於日治時期,形狀也是小巧膨圓,會不會寶泉的陳增雄先生在開發小月餅與蛋黃酥時,腦海中也浮現了綠豆椪的影子呢?

寶泉從哪一年開始賣蛋黃酥,我無法確認,只能推測是在 1976 年小月餅誕生之後、1986 年雜誌報導之前,就算差不多有四十年的歷史好了。台灣人吃蛋黃酥也吃了四十年,蛋黃酥是在爆紅什麼?

台中的百年餅舖「陳允寶泉」陳增雄先生,於 1976 年時有感於當時的傳統月餅太大,遂以日式烘焙技術,研發大小適中,以白鳳豆及日本原料為餡的「宝泉小月餅」。圖片來源:宝泉百年餅舖官方網站。

當我們在梳理某種食物為什麼會流行時,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觀察:一個是政府,有沒有國家力量在背後推動;另一個是社會環境,有沒有什麼社會的情勢變遷促成;再來是商業市場,有沒有研發技術或行銷手法的創新在背後運作。以蛋黃酥而言,三個因素都可以打勾。

首先是政府的因素。新北市曾經舉辦一系列蛋黃酥的推廣活動,2011 年是首屆新北市蛋黃酥嘉年華,隔年改名為新北市蛋黃酥節,持續舉辦到 2018 年為止。雖然沒有像台北市的台北國際牛肉麵節在 2006 年前後造成的旋風,但也提升了一些老店的知名度,例如蘆洲的「龍鳳堂餅舖」、永和的「王師父餅舖」。

新北市蛋黃酥節是如今熱潮的前哨戰嗎?蛋黃酥能量爆發的時間點,似乎又晚一些。是否有另一個比較近的因素促成?

美食界就有專家指向疫情,認為國境封閉造成伴手禮需求的轉變。美食作家陳靜宜曾受訪表示,以前烘焙業者都在賣鳳梨酥,遊客停訪後,國人買鳳梨酥的量也不足,市場空掉,就要找其他的商品填補缺額。

可以說蛋黃酥是下一個鳳梨酥嗎?或許,鳳梨酥為台灣的糕餅打開了伴手禮與精品禮盒的市場,從台北開到日本與新加坡的微熱山丘就是好例子。但你要問,為什麼從鳳梨酥手中接棒的是蛋黃酥呢?

這就要說到台灣烘焙職人的努力了。西點師傅在這幾年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蛋黃酥,幾位比較知名的人物,包括台北「法朋」的李依錫、台中「堂本麵包店」的陳撫洸、高雄「莎士比亞」的王鵬傑、以及高雄的吳寶春,當然還有賣蛋黃酥賣到要動用演唱會售票系統的陳耀訓。而前面四位更有「蛋黃酥四大天王」之稱。

賣蛋黃酥賣到要動用演唱會售票系統的陳耀訓師傅。

他們從疫情前就開始研發販售蛋黃酥了,而這些職人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他們都不是做中式糕點出身,而蛋黃酥相對容易入門,因為中式的油皮、油酥做法和法式千層酥皮非常類似;再來,他們都希望為傳統的蛋黃酥注入新時代的脈動,不管是更加精選優質原材料,或者融入法式烘焙手法,都賦予蛋黃酥全新的精氣神。譬如,吳寶春用國王派的概念做酥皮;李依錫著重在紅豆沙的口感與比例;王鵬傑的外皮烤得特別酥脆;陳耀訓則強調奶油與鹹蛋黃的鴨油共譜的底部焦香。

我認為引爆蛋黃酥狂潮的關鍵人物,還是陳耀訓。2017 年獲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的他,2019 年從高雄落腳台北開設「陳耀訓麵包埠」,第一年中秋節賣蛋黃酥口碑就很好,被美食界譽為「蛋黃酥界愛馬仕」,第二年開始瘋狂排隊,2021 年起就使用大型演唱會售票系統來賣蛋黃酥了。

你比較想搶陳耀訓的蛋黃酥,還是陳奕迅的演唱會門票呢?

Liz Kao 高琹雯
Liz Kao 高琹雯

擁有法律人的完整履歷,卻不想當法律人的貪吃鬼;一度以為自己會在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終老,卻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於「吃」-尋吃、品吃、寫吃,熱衷於一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