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聖沛黎洛年輕廚師競賽(S.Pellegrino Young Chef)賽前試吃會:要讓「吃」有共感

2019年的聖沛黎洛年輕廚師競賽(S.Pellegrino Young Chef)大中華區預賽即將在十一月於上海舉行,兩千四百多位好手當中選出十位中港台的年輕廚師,當面切磋廚藝、比畫功夫。最終再選出一位冠軍,繼續前往米蘭參加總決賽。

左為 Woden Bistro 的主廚呂政緯,右為 VG Cafe 的主廚黃品祥

而在十位入圍選手當中,台灣入圍選手有 Woden Bistro 的主廚呂政緯、VG Cafe 的主廚黃品祥,以及The Moment 的主廚蘇品瑞。在大中華區域賽之前,特別舉辦了一場試吃會,呂政緯(Philip)主廚和黃品祥(Leo)即席烹飪、端出作品。MUME主廚林泉(Richie)和 RAW 的主廚黃以倫(Alain)擔任試吃會的評審,模擬國際賽所需要的嚴謹。

雖名為試吃會,實則參賽主廚們的成果微驗收

RAW 主廚 Alain 以及 MUME 主廚 Richie

超級主廚生死鬥

呂政緯(Philip)的作品是「A memory from Formosa」,午仔魚粥。而擔任他指導老師的,是呂政緯過去在洛杉磯工作時結識的 Imprumptu by Paul Lee 的主廚 Paul。呂政緯說,台南早餐習慣吃粥,他把粥裡面普遍會使用的虱目魚,代換成台南人印象中較「昂貴高檔」的午仔魚,將一整條魚熬煮成粥,旁邊搭著一小碗魚慕斯,魚慕斯上擺著魚骨,一整條午仔魚通通都在他這道作品裡,毫無浪費。指導老師 Paul 補充,沒有給呂政緯太特別的幫助,主廚本身想要呈現的是童年記憶,我們在旁邊只是輔佐、給予建議而已。

午仔魚粥
午仔魚慕斯

黃品祥(Leo)的作品則是以客家風味一拼高下,指導老師是去年挺進總決賽 VG The Seafood Bar 的主廚陳子洋。黃品祥的作品「Taste of Hakka」在食材選擇上下了苦工,和宜蘭養雞場「契作」比賽用烏骨雞,一方面凸顯雞料理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性,也期望烏骨雞的獨特為作品添加分數。合作的大同鄉崙埤農場暨「岩生築見」大同實驗場場長王進材解釋,一般烏骨雞肉質偏硬,為了突破這一點,除了放養空間變大之外,「按摩雞肉」是獨門撇步。「跟人要放鬆一樣,我都幫每一隻雞『馬殺雞』餒!」場長說。

黃品祥用四道菜呈現烏骨雞的。起,是加入藥膳的烏骨雞蒸蛋;承,是烏骨雞的雞胸;轉;是烏骨雞串燒;最後以艾草粿收尾。

烏骨雞雞胸
像焦糖布丁的烏骨雞蒸蛋

你的記憶不是我的記憶

如果看過地獄主廚或是任何的廚藝實境秀,對於以下的場景絕對不陌生。指導老師不發一語,評審瞇眼皺眉,參賽主廚微抓衣角,空氣「咻」地瞬間凍結,好像連稍微呼吸多一點,都能夠輕易敲碎一整場試吃會。

試吃中…。
指導老師們個別給予建議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 Richie,他對「Taste of Hakka」在技巧和整體呈現兩方面給予了建議。他肯定食材的選用,認為烏骨雞品質好具有代表性;烹調的手法上,建議將雞胸用低溫烹調,保水度就會獲得提升,而蒸蛋若是湯的質地可以再稍微濃稠一點,整體就會更協調。

在料理的表達與呈現上,Alain 則覺得需要更加強。他認為,食材選得好了,味道有了,但缺少一個和國際「溝通表達」的「語言」。例如,為什麼這四道菜色分別代表了「起承轉合」,以及作品和客家文化的關聯性是什麼,是目前在論述上或是擺設上皆缺乏的。「假設我是一個法國籍評審,那麼我會很難瞭解『客家』是什麼。」

「「A memory from Formosa」」也有類似的細節可以再做調整。Richie 和 Alain 都分別表示,在口味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記憶點或衝擊性,慕斯和粥的口感差異性也並不大,若是要讓評審記住這一道作品,還需要多下功夫。另外,作品與「台灣」的連結也是得更花心思著墨,「A memory from Formosa」要如何一吃就讓人知道是「Formosa」,論食材、談論述,都該雙管齊下、加倍努力。

講得一口好菜重要?還是食材品質好重要?

烏骨雞和午仔魚,其實都是能挺直腰桿、大聲喊出台灣二字的食材。但卻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些什麼。少了一點「醍醐灌頂」,缺了一些「恍然大悟」,就像太過直接的表白,大好大壞是免不了的局面,沒有中間的迂迴曖昧、想像試探,突兀其中的空白格,就是沒有人能接住的「gap」。

這樣的選材會不會太過直白?

Richie 回答,一切都要回歸到食材的品質。食材的獨特性或是背後要講的故事,那是後面才該敘述的。Alain 則說,不同國家的代表選手,都會拿出該國的特別食材去標誌自己的身份,在策略上,Alain 拋出第一個建議。再來,要能夠用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去表現,例如,菜單的設計邏輯、烹飪的類似手法、言簡意賅的料理論述等等,「要讓評審『吃得懂』。」

評判結束。我找了兩位參賽主廚聊聊。

呂政緯一臉稚嫩地替我重述了他作品的初衷,他說,這種魚粥是日常很多見的,很多主廚也會拿來做延伸。我問他,這樣要怎麼和其他人做出區隔?他靦腆地笑答,會嘗試在口感上創造驚喜與衝突感,讓它不只是一碗普通的魚粥。「正因為它普通,所以更想讓別人知道它有別的可能。」「現在只擔心師傅(Paul)會殺了我呀!我怕辜負他!」對於參賽,私認為呂政緯已有清楚的目的與堅持。

笑得很開!很可愛!

黃品祥會後拿出紙筆,在 Alain 旁邊請教、抄寫筆記。趁著空擋,找了他聊聊。

個子高大的他,講起話來卻非常溫柔誠懇。他說,Alain 建議可以從風乾、發酵、醃漬等客家料理常見、國際上也相通的烹調技術著手,一方面更凸顯客家料理的特色,更重要的是,找到能夠與國際溝通、產生共鳴的語言,如此一來,不僅更貼近作品精神,也能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

聖沛黎洛年輕廚師競賽

聖沛黎洛年輕廚師競賽(S.Pellegrino Young Chef)從2015年開辦至今,著重於廚藝新秀人才的培育,邀請全球 30 歲以下的年輕廚師參加,評審標準以食材、廚藝、創意、外觀和概念五大方向進行選評。總決賽將於2020年在米蘭登場,總共有12個賽區、超過191個國家的參賽者參賽。

而今年更增添了三個獎項。分別是探討料理理念的「FINE DINING LOVERS FOOD FOR THOUGHT AWARD」、鼓勵永續的「S.PELLEGRINO AWARD FOR RESPONSIBILITY 」,以及主張不受文化與國籍限制的「ACQUA PANNA AWARD FOR CONNECTION IN GASTRONOMY」。旨在讓廚師們能夠跳脫框架,尋找 fine dining 更多的可能。

Avatar
Hsin Tuan 段雅馨

小時候被禁止的,長大後做起來一定特別好玩。我的是「吃」,但又發現這不僅是一種口腹之慾的滿足,更是對自我文化認同追尋的強烈渴望。愛吃的人會幸福,用吃找文化的人會胖吧。但因為是吃,就沒關係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