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必比登名單公布後,河道上熱議不斷(不意外啊)。然後,某些熟悉的論調又出現了。
欸,都已經第五年了,還有這些爭議!
可以理解啦。米其林每進入一個新的城市,就會激活舊的抨擊。
雖說,星級名單才是重頭戲。但看到群情激憤彷彿時光倒回台北首屆,還是有些話不吐不快呀。
倒不是說只幫米其林講話。而是,我覺得有些觀念可以釐清。然後,可以從更大的格局來觀看。
先講大前提:必比登比餐盤等級高喔!星星、必比登 > 餐盤。所以,有得必比登的「正式餐廳」,不要再感覺委屈了!
以下是我私心的 Q&A 時間:
「台灣不需要米其林!」
- 你不需要,還有很多人需要耶。
- 講這話的人就是路人,不了解米其林在產業面的影響力。
- 米其林幫主廚與餐廳鑑價,台灣沒有其他餐飲評鑑做到這件事。
- 米其林都來台灣五年了,這句話講不膩?
「米其林是給觀光客吃的啦!」
- 不住在台南高雄的你各位也是觀光客。米其林真的沒有參考價值嗎?
- 你真的了解你的城市嗎?我住在台北這麼久,有時候我也覺得我是台北的觀光客。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米其林。」
- 廢話。
- 你的名單給你自己用,很OK啊。
- 但米其林要做的不是只給自己用的名單耶。
- 米其林的初衷是「用路指南」:一個初來乍到的旅客,如何能可靠地覓食?
- 一個外地旅客只靠 Trip Advisor 或 Google Maps 是很難得出「專業」的結果的;一份全由死硬派吃貨開出的名單也未必實用。
- 米其林希望盡可能做到周全,當然不可能周全,但一定比你自己的名單周全。
「外國人不要來指手畫腳我們的食物!」
- 米其林的法式標準,進入每一個新國家、新城市,都曾遭遇抨擊。
- 米其林隨著時間經過會接地氣。它也會學習。
- 第一年的台北指南,必比登被罵得多慘;如今第五年,台南、高雄必比登,被在地人肯定的程度,比台北當年高太多了。
- 米其林是一份國際性質的用路指南,你不喜歡,回到你自己的名單即可。
最後,每個餐飲評鑑都有自己要服務的目的。它無法取悅所有人,也不需要取悅所有人。卻也不影響米其林百多年來的權威地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