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Liz 關鍵詞/ Foodie:愛吃者自古以來所在多有,Foodie 有何特殊之處?

「Foodie是對美食非常非常非常有興趣的人。Foodie在任何場合都會談論美食,對餐廳、食譜、菊苣垂涎三尺。他們不會小看自己-Foodie把美食視為藝術,與繪畫或戲劇同等級。事實上美食是他們最愛的藝術。」

這是《Foodie官方手冊》(The Official Foodie Handbook)開宗明義的一段話。由二位英國作者安.巴爾(Ann Barr)及保羅.拉維(Paul Levy)在1984年所著,這本書用戲謔嘲諷的筆法描寫foodie,許多觀察與評論在三十年後的今天依舊精準貼切。用三個「非常」來形容foodie對美食的高度興趣,絕不誇張。

在英語世界裡,foodie一詞也是在這三十年間發展起來的,相對新穎,也比較通俗。一般把foodie一詞的濫觴歸功於紐約美食評論家格爾.葛林(Gael Greene),以及英國《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 )雜誌在198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Foodie官方手冊》則進一步將之發揚光大。現時查詢foodie的定義,有謂「對烹飪與吃飯特別有熱情的人」,有謂「非常享受與在乎美食的人」,有謂「對飲食風潮非常感興趣之人」,都不如一言以敝之:愛吃的人。

愛吃者自古以來所在多有,foodie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值得特別研究?若進一步檢視foodie的相關討論,你會發現foodie多半被認為是一種新興族群,擁有新的形象與身分認同。若與英語裡其他指涉愛吃者的詞彙比較,譬如gastronome、epicure、gourmet等,不是太嚴肅、老派、貪得無厭,就是與舊時代的有錢男性聯想在一塊,無法正確表達foodie的涵義。(註1)

那麼,foodie是誰?《Foodie官方手冊》將foodie族群的興起歸因於八〇年代的雅痞族,這些受過良好教育、高薪的新富階級,捨得花錢享受生活,美食便是他們品味人生的重要環節。

《饕客:美食地景中的民主與區辨》(Foodies: Democracy and Distinction in the Gourmet Foodscape)一書(以下仍稱《Foodies》,註2)則以社會學的觀點剖析foodie族群,提出更有系統的論述。該書由二位加拿大社會學家喬西.強斯頓(Josée Johnston)、塞恩波曼(Shyon Baumann)所著,他們認為foodie代表了二種衝突的價值觀:foodie一方面是是民主的、開放的,喜歡發掘秘藏店家,以寬廣的心胸遍嚐異國料理,而不如過往的美食家僅奉高級餐飲為圭臬;另一方面,foodie仍多具備高社經地位,擁有一定的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方得獲取、培養鑑賞美食的知識與能力。

由《Foodie官方手冊》到《Foodies》,foodie在這三十年間似乎發展出更成熟的內涵,而在美食愛好更加炙熱的今天,有關foodie的討論從未停歇。美食愛好是跨國、跨文化的現象,或許每個地方有不同脈絡,但在國外研究較為完整的情況下,本書將主要以國外研究進行論述。


本文摘自:《Liz關鍵詞:美食家的自學之路與口袋名單》

博客來| https://ppt.cc/fnGcNx
誠品| https://bit.ly/2Fz4zMK
讀冊|https://bit.ly/2uHBM3j
金石堂|https://bit.ly/2YL8XRf

Taster 美食加
Taster 美食加

即時頭條、流行趨勢、娛樂情報、消費指南、專家觀點;Taster 是你最關心的美食資訊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