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一星「De Nuit」餐廳迎來新主廚:Kei 古俊基。
如果你覺得眼熟,可能有二個原因:一,他和港星古巨基只差一個字;二,他是「T+T」前任主廚,和蔡元善一起拿下「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
身為港仔的他,和「T+T」去年底約滿後,一度返回香港;台灣卻仍在他心上,正巧「De Nuit」機會上門,又把他牽向台灣。
Kei 主廚在 De Nuit 做的菜,就是成熟洗練的香港西餐。以現代法菜為底,國際食材為輔,Kei 的料理顯現 Amber、Ecriture 的香港 fine dining 脈絡,不僅展現紮實的技巧,也懂得發揮食材的魅力,風味組合與烹調手法更埋藏許多細膩心思,一嚐就知道,這是一位會做菜的主廚做的菜。
就拿一道「市場鮮魚」來說吧,這天用上了黑喉,搭配馬賽魚湯,以及淺漬過的緞帶胡蘿蔔。乍看平凡的一道,卻是魚的質地先讓我一凜:我竟然不需要用刀切。服務生也沒給我餐刀,我只好用湯匙往下戳,魚皮即刻分離,代表烤得徹底輕脆。入口也是如此:炭火的焦香繚繞鼻腔,皮似脆餅,肉如羽絨,鬆嫩與香脆交織,十分可口。
馬賽魚湯做得更好。海味濃厚,卻不腥臭,鮮活洶湧之際,卻有甘苦甘苦殿後,清澈卻多層次。這是不愛魚湯的人應也會欣然接受的湯。詳細問了 Kei 主廚作法,在 T+T 二年期間掌握台灣人的味蕾的他,公佈謎底:和馬賽魚湯傳統做法不同,他刻意降低魚的比例,添加甲殼類海鮮的份量,做出台灣人也不怕腥的海鮮高湯。
餐廳每天使用海螯蝦、葡萄蝦等等食材,他把這些甲殼類和橄欖油、蔬菜、番紅花醃漬一個晚上,第二天和烤魚骨一起炒;並另炒製紅椒、洋蔥等等蔬菜做成巴斯克傳統菜「Piperade」,打成泥加入海鮮湯中,風味更棒。卻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將新鮮檸檬煮熟再打成的泥,墊在烏賊絲底下。魚湯就不再只是魚湯,還有多層次的香氣、甜味與苦韻。只是淺淺幾口,卻和烤黑喉搭配得天衣無縫。口感脆爽而酸甜明亮的淺漬胡蘿蔔也是好配角。
再舉一個例子,是肉類雙主菜中的荷蘭穀飼小牛。菜一上桌,焦香四溢,我理解到這一季 Kei 主廚真的很愛用炭烤,但完全有理由。焦香這個主題,貫穿整道菜,除了小牛菲力染上燻香,被火強力吻過的是外酥內Q的小牛胸腺,炭香還一路牽引著厚實爆汁、發散杏香的波特菇,以及看似味噌、實為焦化花椰菜泥的絕妙醬汁。這是梅納反應的完美示範,原本風味清淡的小牛,竟也能如此多滋多味,我很喜歡這一路炭香的聯想。而且必須說,焦化花椰菜泥真是個好主意!花椰菜泥作為配菜很常見,烤焦了再與牛奶煮,只是多一個簡單的步驟,卻是一個新穎的想法。
這是 Kei 主廚接掌 De Nuit 的第一份菜單,季節設定也仍然是春季。他在這裡做自己,不強調台灣味,不主打台灣食材,回到他在香港與澳洲學到的,他最熟悉的做菜邏輯。做自己喜歡的菜,總是不會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