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麼事,我總是開竅得晚。不太會穿衣服、不知道該去哪裡逛街,大學時,盯著女同學的臉看了好久,覺得她當天特別漂亮,卻不知道這就叫做「化妝」。
對吃這件事也是一樣。其實從小學二年級,當時還吃葷的母親,就教我做菜。除了像蒸蛋這樣易學但又能夠不斷進化追求細緻的菜色之外,也教翻洗豬腸、挑洗豬腦等基礎的準備工作。
但我就是很少享受在吃這件事上面。小學二年級時,當同班同學打賭輸了,要請全班吃肉包,我跟著起鬨,假裝很高興的樣子,卻偷偷把包子放在抽屜的杯子裡任它發硬,其實並不想吃。印象中也沒有垂涎於什麼食物的印象。
直到大學都快畢業的時候,在咖啡館看到一本雜誌,封面是徐懷鈺,主題是幾十家人氣壽司店。我趁無聊一頁一頁的翻著,才發現壽司竟然有那麼多不同的變化啊。大家大概很難想像我當時除了太卷、細卷,只知道蝦壽司、鮪魚壽司之類的,看有多俗啊。
在雜誌裡面,鳥貝、小肌壽司等滋味獨特的壽司,魚白、鮪魚頭肉等奇特部位的選項,深深吸引了我。「到底是不是我想像那樣的味道呢?」人生第一次,竟然有了想要吃的衝動,口水不由自主的流下來。
我努力存錢,然後奔去那些店嚐試。天啊,太喜歡了,鮮脆、濃郁、酸香……和這些獨特滋味的連結之深,簡直像是失散已久相聚的親人一樣。
我感覺到身體裡面可能有一個上鎖的區域,突然被解鎖,對啦,就是喜歡吃內臟、奇特海鮮的一區。那些愛上超級禁斷美味的味蕾,通通有意識地甦醒過來。
當時最紅的漫畫和最紅的電視節目:《將太的壽司》加上「電視冠軍」、「料理東西軍」,無異將沉睡後甦醒的內臟控,加速推進至更狂的境界。超棒魚肝的美味、生醃的魚子,嗶嗶!違法、違法,會不會太誘人啊?我得試一試。
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看菜單總是從最奇特的部位開始挑。吃燒鳥餐廳,看到「心繫管」就特別開心;有義大利餐廳主廚說要做「牛脾包」,馬上爬也要爬去。仔細想想,大概是小的時候,在廚房清洗的水槽旁邊,我娘已經把這種愛吃獨特食材滋味的基因,埋在我記憶裡面了。只是我發現得太晚。
不晚、不晚,在獨特滋味的這條小巷裡,我越往裡鑽,就發現巷裡的同好,根本人山人海。
怪咖相聚特別幸福,我們聊著各種獨特部位食材的細微滋味變化,會一疊聲的說:「對對對對對。」肝那麼甜不是嗎?烤舌那麼香、那麼脆口不是嗎?發現彼此愛得雷同,發現自己不是那麼奇怪的人,太開心了。同伴說,來來來,帶妳去吃我私藏最棒的口袋餐廳,秘點老闆不輕易對別人端上的內臟菜色。感動得都要哭了。
Taster 的成立,正像是把原本分散在各個角落孤孤單單的愛吃人,都聚集起來擠在不同的小巷子裡,彼此分享這些旁人不易懂得的興奮點。和同好一起分享、一起推敲和討論,美味絕對都是加乘、加倍的。
我非常期待和更多的朋友在更細的巷子裡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