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2019 年 ICA 亞太區世界巧克力大賽分析:台灣大獲全勝!從可可裡找自我

9月初,島嶼最南邊的屏東縣舉辦了一件美味誘人且相當具國際性的賽事:ICA 亞太區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 簡稱ICA),而台灣更是參與比賽的國家當中,奪下最多獎項的最大贏家。

照片來源:COFE臉書專頁

比起品酒或品咖啡,巧克力在食物品評的版圖中是後起之秀。而舉辦 ICA 巧克力大賽的單位「巧克力與可可品嚐國際機構」(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hocolate and Cacao Tasting,簡稱為「IICCT」)可以說是目前最有系統性、組織性推廣巧克力品評課程的單位,而它們每年都會舉辦的 ICA 巧克力大賽也被視為最有鑑別度的巧克力品評標的。

延伸閱讀:Liz 專欄/IICCT 巧克力品評課之旅 (一):去秘魯上巧克力課

2019 年 ICA 巧克力大賽連續兩年在台灣舉辦。去年由高雄市政府與屏東縣政府聯手合辦,今年則由屏東縣政府主辦。其中一個原因,和屏東縣農作由檳榔轉作可可樹、可可業者增多這一項地緣因素有關,而屏東的可可業者也不負眾望,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而台灣其他地區的可可品牌也在 ICA 亞太區世界巧克力大賞向世界證明了台灣可可的實力。

這次報名國家來自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澳洲等等國家,總報名件數高達九百多件,而台灣就得下了106項獎項,是所有國家當中獲獎數最多的國家。而日本則是以70幾項的奪獎數名列第二。

這次在台灣所有得獎品牌當中,屏東的可可業者佔了大多數,福灣巧克力可謂是本次大賽的最大贏家,抱回了8項金賞、13項銀賞、7項銅賞、4項特別獎;再來則是曾志元巧克力奪得1項金賞、9項銀賞、2項銅賞、1項特別獎。其他還有像是小雨果巧克力、邦尼巧克力、Ho Tai Feng、TC巧舖、JL chocolate、可可雅米、Jade Li Chocolatier這些屏東可可業者獲獎。

福灣巧克力創辦人許華仁與太太林琬婷在福灣巧克力台北101店
福灣巧克力產品

延伸閱讀:Liz 專欄/IICCT 巧克力品評課之旅 (四):巧克力的風味象限圖與品評系統

除了地主屏東之外,位於台北大稻埕的 COFE 以四支作品在白巧克力「Flavoured bars:White chocolate bars with an infusion or flavouring」項目中奪得1金三銀,並另外獲得四項特別獎。獲獎分別是,COFE-Oriental Beauty(東方美人茶)獲得金賞、COFE- Cascara & Black Tea(COFE TEA)獲得銀賞、COFE-Pou Chong Tea(包種茶)獲得銀賞、COFE-Ruby Black Tea(紅玉紅茶)銀賞;同時,這四支作品也都獲得特別獎,COTE東方美人、COTE包種、COTE紅玉獲得「在地」特別獎,COFE TEA獲得「創新」特別獎。

巧克力文圖說:右二為顧瑋;右三為九日風巧克力師Naomi;左一為王詩鈺,咖啡職人與創意人,負責「COFE 喫茶咖啡」店舖的開發與設立。

COFE 是由食品連續創業者顧瑋與九日風創辦人楊豐旭共同開發,在重劃巧克力定義的路上不斷有突破。一般來說,巧克力的基本原料有:可可豆、可可脂、糖,COFE 的當家系列「COFE」將原本巧克力原料中的可可豆替換成咖啡豆;而這次得獎的四支「COTE」系列,則是再將咖啡豆換成茶葉並加入黃豆粉,並取「Tea」和「茶」的字音,命名為 COTE。也就是說,這款 COTE 為「二次進化版」,抽換再抽換,把一般巧克力的可可豆、可可脂、糖這三大項原料,變成茶葉與黃豆粉(從咖啡豆再變形而來)、可可脂、糖。也因為拿掉可可豆這項原料,COTE 報名了白巧克力項目,也成功地四報四中,獲得評審青睞。

像變魔術一般,巧妙地一路將可可置換成咖啡再置換成茶,成為新型態的巧克力。美食作家、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Liz 高琹雯在她的食評裡這樣評論:「原本我們喝茶是用水去萃取茶葉的風味,COTE則是用可可脂去萃取,製成固態的茶,是品茶的新態樣,真正的『喫茶』。」

COTE 系列

延伸閱讀:Liz 專欄 / 打破咖啡與茶「品飲」界線的「台式喫茶店」COFE

另外,為 COFE 製作作品的主廚 Danny 楊豐旭,今年也以個人品牌九日風參賽,以三款 Bonbon夾心巧克力「復刻」、「可可三味」、「在欉紅一號」摘下獎項。用冬瓜、薑、茶、酒、委內瑞拉產區巧克力製成的「復刻」拿下「Ganaches or truffles using mixed dark/milk/white for coating and fillings」品項的銀賞;以九層塔、薑、醬油、越南產區巧克力製成的「可可三味」在同品項中也獲銀賞;而在欉紅百香芭樂果醬、紅烏龍COTE、越南產區巧克力製成的「在欉紅一號」則是在「White chocolate ganaches or truffles」品項中拿下銅賞。

九日風巧克力師 Naomi
九日風創辦人暨主廚 Danny 楊豐旭
得獎作品之一:「在欉紅一號」

延伸閱讀:台灣最多產區選擇的Bean to Bar巧克力店,「九日風」終於開幕了!

而另一值得一提的是莊式巧克力,除了也以台灣茶融入巧克力獲得獎項之外,更以享譽國際的「珍珠奶茶」在榜單上獲得特別獎項。

Liz 表示,「把『在地食材』融入精品巧克力是一個趨勢。」「而茶、咖啡風味又是現在流行的風味。」的確,在特別獎項的 Local ingredients(在地食材)中,泰國以椰奶為基底,加入薑製成的醬汁「Tom Kha」以及綠咖喱都榜上有名。而台灣更在這個獎項當中摘下最多獎項,台灣茶、芒果、馬告、珍珠奶茶等。Liz 也補充,「而像是茶,又是在地食材當中,非常具有鑑別度的。」此次的最大贏家福灣巧克力,也以相當多的茶風味巧克力獲獎。

這次 2019 年 ICA 亞太區巧克力大賽,有幾個切入點值得圈賞、記憶。以產業角度來看,第二次且連續舉辦在台灣南部–適合種植可可的地區,今年屏東業者更交出亮眼成績,這意味著,台灣在地可可產業的發展是有其潛力,也受到國際認可,未來若能以更宏觀的策略整合起產業鏈,台灣可可產業的發展是十分令人期待。

從飲食文化而言,近幾年 fine dining 界追尋「台灣味」的風潮也吹到精品巧克力界,在飲食領域裡頭,更有許多人前仆後繼地以自己的方式找尋屬於這塊土地的風味與記憶。這次獲獎品項當中,不乏有以茶、在地食材調製而成的巧克力品項,「在地可可」加上「在地茶、食材」的「雙重在地」的加持之下,或許更能夠細緻化地標誌出大家普遍認為的「台灣味」是哪一些味。對於當前尋找自我認同的浪潮而言,不失為另一種有趣(又好吃)的方式。


台灣獲獎榜單

福灣巧克力:8金、13銀、7銅、4特別獎

曾志元巧克力:1金、9銀、2銅、1特別獎

COFE:1金、3銀、4特別獎

Chuang Chocolate 莊式巧克力:1金、2銀、4銅、3特別獎

Leventetlesoleil 九日風:4銀、2銅

黑方Hey fun巧克力:3銀、1銅

台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1金、1銀、1銅

小雨果巧克力:1銀、1銅、1特別獎

妮娜巧克力Cona’s:2金、2銅

Q sweet 精品甜點:1銀、2銅

叢林可可Jungle Cocoa:2銀

時祐 Cemas Kakanen:1金、1特別獎

拾米屋/木土豆寸:1金、1銅

Le Ruban Chocolat:2銀

曼斐諾Masfino Chocolate:2銅

Good Pal:1銀、1特別獎

金可可 K’In Cacao:1銅

邦尼巧克力:1銅

Ho Tai Feng:

TC巧舖:1銅

JL chocolate:1銅

可可雅米:1銅

Jade Li Chocolatier:1金

樂布朗Love Brown:1銅

CacaoD’or可可歐德:1銅

Rebirth Chocolate:1銀

 

 

Avatar
Hsin Tuan 段雅馨

小時候被禁止的,長大後做起來一定特別好玩。我的是「吃」,但又發現這不僅是一種口腹之慾的滿足,更是對自我文化認同追尋的強烈渴望。愛吃的人會幸福,用吃找文化的人會胖吧。但因為是吃,就沒關係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