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Best 50 Restaurant)2023年榜單揭曉,3月28日晚間在新加坡聖陶沙的頒獎典禮是疫情後首屆實體舉辦,能摘除口罩放聲尖叫,擁抱握手大笑,真好!
以下是幾點簡單觀察:
1. 泰國型男主廚 Chef Ton(Thitid Tassanakajohn)太猛了!一人包辦亞洲第1(Le Du)與亞洲第3(Nusara),前所未見,創造歷史!這個紀錄大概很難被打破,名留青史已經確定。
2. 東京的 Sezanne 差一點點就在餐廳開幕第二年內拿下亞洲第1。已經是天之驕子的 Daniel Calvert 說明年再接再厲,我相信他與團隊會做到。
3. 然後我要道歉(土下座)。在51-100名發表時話說太快,台灣最終還是有一間餐廳進入前50名,也就是經常當台灣最佳餐廳的 MUME。好險你有守住啊,林泉 Richie 主廚!
4. 台灣今年表現很差,退回2014年、2015年的水準(只有一間餐廳進入前50);我認為比2014年還差,因為那一年還有一項特別獎:陳嵐舒主廚獲得亞洲最佳女主廚。這代表從2014以來的國際交流努力全部付諸流水,必須另起爐灶。
5. 內需市場真的不同。什麼態度很差的私廚啊、賣很貴很難預約的居酒屋啊餐酒館啊,應該在某些客人之間累積不少怨氣吧。而這些客人是有能力飛出國吃飯的。需求會漸漸移動,而我覺得移動是好事,請讓疫情中的異常現象恢復正常吧。
6. 台灣具備國際水準的餐廳有哪些?這次在新加坡吃一圈,沒吃到的也聽朋友在講,覺得新加坡好強,競爭壓力好大。東京就不用說了。我去年秋天在香港也吃得很開心。要說台灣比較便宜嘛,很抱歉,漲價之後已經沒有價格競爭力了。疫情中開幕的餐廳、很被吹捧的餐廳,如果想做國際市場,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實力。
7. 回到前50名榜單的各國表現,其實2022年、2023年的差異不大,前5名都是日本、泰國、新加坡、香港、韓國,上榜的餐廳數量也差不多。但是,國境何時開放有差,像泰國比日本早開放,可能就是 Sezanne 沒拿到亞洲第1的原因;新加坡很早開放,所以今年多2間餐廳上榜(和泰國一樣都是9間,日本11間)。
8. 台灣當然受邊境晚開放影響;本地評審又比其他區域少(必須和香港、澳門瓜分名額)。這件事從去年就發生了,今年更慘。
9. 香港今年表現比預期差,沒有餐廳進入前十名,大班樓從第5跌到第13,應該也和邊境晚開放有關。
10. 那為什麼最晚開放的中國還有四間餐廳上榜呢?因為中國自己是一區,本地評審比較多。
11. 明年投票規則應該會改回到疫情前了,本地評審投給本地餐廳的優勢不再。
12. 台灣民間餐廳將積極辦四手餐會、邀請國外KOL,政府呢?可否發資源給對的人、做有質感的行銷?
13. Gaggan Anand 一重開就亞洲第五;Narisawa 自從2013年拿下亞洲第一後,在榜單屆滿十週年之際,重返前十。長江後浪推前浪,如何不死在沙灘上,可能才是這份榜單的終極秘技。
14. 講到前浪,江振誠主廚真正長青,不必在前線廝殺,還是留在戰場上。今年,他以澳門「川江月」同和 Willson 主廚拿下第43名,Restaurant ANDRE 時期的門生也有 Zor Tan 主廚(Born 36)、Johanne Siy 主廚(Lolla 63,亞洲最佳女主廚)發光發熱。紅圍巾戴上了,師徒傳承也做到了,這是許多正確的生涯決定才能達到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