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最終放榜,今年,台灣表現黯淡,只有二間餐廳打入前50名,是2017年以來亞洲前50成績最差的一年。
還是要恭喜上榜的二間台灣餐廳:
這樣的名次,差強人意,二位主廚— 田原諒悟、林恬耀— 都覺得自己太早被唱名了。
但是,我必須說,能留在榜上已屬萬幸。
今年的投票結構明顯不利於小國。
卻有一個屬於台灣的驚喜:MUME 獲得「可持續性餐廳獎」!MUME 開業八年以來都著力於小農與在地物產,對有機農業與環保實踐很有用心,得獎實至名歸。
以下是幾點快速分析:
- 如同上週所述(延伸閱讀:Liz 專欄 / 2022年亞洲50最佳餐廳51-100名短評),二年不能出國的疫情限制,大幅影響今年的榜單構成。絕大多數評審都只能投給自己地區的餐廳,怎麼計算投票?評審的數量在各區又是如何分配?是否有的國家或地區評審特別多,有的國家或地區評審特別少?
- 日本有最多餐廳上榜(11間),亞洲第一餐廳還頒給了 Den。請注意,在亞洲50最佳餐廳六個評審區域中,日本單獨是一區。
- 繼日本後,泰國有9間餐廳上榜,新加坡有7間餐廳上榜。前者是東南亞北區的餐飲大國,後者是東南亞南區的餐飲大國。
- 香港、澳門、台灣被劃分在同一區,而香港有6間餐廳上榜,澳門1間、台灣2間,應可推斷香港評審的數量是本區最多的。即便如此,「大班樓」從去年第一跌到今年第五,相對於 Den 從去年第三升到去年第一,更可感受到評審力量的多寡。
- 前三年不是第一就第二的 Odette,今年一舉跌到第八了。
- 要講跌勢,更令人吃驚的是,RAW 一舉跌到百名以外。
- 雖說,名次漲跌乃本榜常事,但今年的榜單,反映的是地區性,而非以往強調的跨國性。
- 亞洲各國邊境何時開放?怎麼開放?成為明年榜單的主要變因。
今年依舊沒有官方實體頒獎典禮,雖然東京、曼谷、澳門有所謂「跨區實體活動」,也是各自為政。我們台灣也自己辦自己的,一些餐飲同業今日齊聚「AHA Saloon」,同看轉播,同歡呼或同訝異,也夠窩心了。
完整榜單分析將會於新頻道「Liz 的美食家自學之路」發表,下週上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