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會想看 :特別時期!特別團結!用行動支持疫情之下持續努力與你同在的餐廳

人物風采


Liz 專欄 / 何順凱的中菜魂

坐在「Tairroir 態芮」的廚房裡,眼睜睜看著何順凱炒菜,鍋鑊鏘鏘,爐火隆隆,油飛濺霧瀰漫,氣氛帥呆了。何順凱是學中餐出身的,大學後半從中餐轉戰西餐,也確實,法菜訓練出的美感與儀式感,以及創作的思維、詮釋食材的手法,更加涵養了他的廚藝,當他回頭再做中菜,我認為會非常強大。

專訪 /《Soac的台灣菜:五十四道家庭料理》索艾克:做出可以收藏的食譜,能夠驕傲的台灣菜

斜槓青年這次再出擊,某種程度上也是種對自身的梳理。很多食譜都會標榜「這本不同於別本」,但翻開書頁瞥個幾秒,你馬上就會曉得它們仍都在某種框架之下。《Soac的台灣菜 五十四道家庭料理》則是真的「非常不一樣」,甚至,也許不一定要歸類到食譜別的食譜書。這本書裡,有家常閒聊、有私人的murmur紀錄、有台灣菜的正經討論,也有細節到不能再更細節的食譜步驟(以及媽媽式撇步與叮嚀),而這些「異於常書」的特點,全都回歸到 Soac 身上。

專訪/ 世界50最佳甜點主廚 Cédric Grolet:在兒時被禁忌的甜點裡,追求不被限制的水果滋味

在學習廚藝的路上,Cédric Grolet 一開始就想做甜點,在學習之初也有過每天只做揉麵糊、做麵包的的烘焙歲月。廚藝創作的領域何其多,為什麼選擇了甜點?Cédric Grolet 說:「我喜歡幾何和顏色。」他覺得,在創作甜點的過程是他可以盡情探索、展現他對幾何以及顏色的喜愛和熱情。當然,容易呈現與否、外觀美不美也是他決定要以什麼為模板創作的考量點,「像是香蕉,我就不會拿來做創作。」

專訪/Muskun bar 一起吧:隱身在大稻埕裡的原住民料理,探詢台灣味的可能

「Muskun bar 一起吧」餐廳提供原住民特色料理,也寄售部落製作的各式商品。印象中的竹筒飯、鹹豬肉、小米酒都只是基本。共同創辦人伊斯坦大(大家都稱她阿冰)說,食物是一種媒介,串連各個部落,讓來的客人更了解原住民文化,是包裹在經營餐廳裡頭,最純粹的初心。

專訪 /Plants 主廚陳琬婷x 共同創辦人 Square:有限制才有突破,思考「在地」蔬食料理要怎麼「接地」?

飲食作家葉怡蘭曾說過,現在是飲食成為顯學、每個人都特別關注食物的年代。但是「蔬食」在這一波飲食浪潮當中,吸睛程度顯然不比其他類別。所以,為什麼選擇蔬食?Wendy 思考了許久,「與其說為什麼選擇蔬食,倒不如說是蔬食選擇了我。」因為喜歡具有挑戰性的事物,相比於其他較大眾的食材,蔬食是很適合鑽研的領域。從美國求學、進入 abcV,一直到回來台灣加入Plants ,蔬食的「坑」越踩越深,想法越冒越多,Wendy 都想一一實踐。